1月24日下午,由陜西省考古學會主辦的第二屆陜西重要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陜西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文利發布了入選、入圍項目名單并宣讀了入選理由。
經過專家組評選,六項考古項目最終入選,它們分別是:太平遺址、周原先周建筑與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西漢帝陵——霸陵遺址、咸陽洪瀆原墓葬群、西安新小寨元代趙氏家族墓地。
太平遺址:省內最大夏代紀年遺址,四方文化交流的輻輳之地
△太平遺址東發掘區遺跡正攝影航拍圖
(上為正北,南部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灰溝即環壕的東南轉角部分)
太平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斗門街道,目前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表明,這是關中盆地新發現的一處客省莊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年代約為距今4150-3700年前左右,已進入夏紀年范圍。它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輻輳之地,奠定了關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都城文化的史前基礎。
周原先周建筑與西周城址:發現先周大型夯土建筑,明確為古公亶父遷岐之地
△周原遺址王家嘴1號建筑基址
周原遺址是一處從先周時期延續至整個西周時期的大型都邑聚落。本次考古發現的先周時期大型夯土建筑填補了以往周原遺址無先周時期高等級遺跡的空白,證明王家嘴地區是周原遺址先周時期的聚落中心。結合以往關于聚落規模與文化性質的研究,明確了周原遺址乃是古公亶父遷岐之地。
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確定了規模、形制和基本結構,明確了營建與毀壞過程
△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發掘全景
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位于封土正東約200米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21年對外城東門遺址的本次發掘確定了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的規模、形制和基本結構,明確了營建與毀壞過程,為秦始皇陵禮制建筑的規模、等級、布局,乃至中國古代陵墓制度和中國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
西漢帝陵——霸陵遺址:誤傳近千年,今朝迷霧散
△霸陵外藏坑出土的著衣陶俑
西漢第三代皇帝漢文帝劉恒的霸陵因“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而沒有封土,具體位置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模糊,元代以來人們以白鹿原東側的鳳凰嘴為霸陵立碑祭祀。2017年至今,江村大墓外藏坑、陪葬墓及南陵外藏坑的發掘及其周邊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明確了江村大墓外藏坑的內涵及屬性;勘探發現的將竇皇后陵及江村大墓圍合在一起的外陵園,是確定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的關鍵性證據。至此,誤傳近千年,今朝迷霧散,從考古學角度來確定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的完整的證據鏈條已全部呈現。
咸陽洪瀆原墓葬群:咸陽洪瀆原,半部隋唐史
△洪瀆原墓葬上召窯墓地戰國秦墓
咸陽洪瀆原,半部隋唐史。洪瀆原是已經消失了一千年的地名,因為一個個世人矚目的考古發現,再次出現在當代人的視野中……戰國至明清大量的古墓葬,延續時間長達2200余年,在同一地點發現延續時間如此之長、數量如此之多、規模如此之大、時代和類型基本沒有缺環的古墓葬群,在考古學史上空前絕后。由于地處京畿,洪瀆原墓葬墓主身份普遍較高、代表性強,是研究中國古代墓葬制度的極佳標本,對于構建中國古代墓葬的考古學體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西安新小寨元代趙氏家族墓地:打開了通往元代長安城的穿越之門
△M40北壁龕出土陶器及北壁殘留壁畫
西安新小寨元代趙氏家族墓地,就在西安人常逛的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2021年,考古人員在用地范圍內發現了各時期遺跡250多處,其中有9座墓葬為一處元代趙氏家族墓地,墓地排列非常規矩,使用時間基本貫穿了有元一代。出土文物種類豐富,既有專門用于陪葬的陶質明器,又有實用的瓷器、金器、玉石器等多種。這一墓地的發掘打開了一扇通往元代長安城的穿越之門,通過這扇門可以看到的不僅有趙氏一族的興衰史,更有當時的漢族中下層官吏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愛好。
此外,西安月登閣隋唐墓地、西安杜城鑄鐵遺址、漢長安城兆倫鍾官鑄錢遺址被評選為第二屆陜西重要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
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介紹,2021年陜西全省共進行了774項考古調查、勘探工作,開展了234個考古發掘項目,新出土2.4萬余件文物。這次入選的六個項目,是從234個項目中好中選好、優中選優,集中體現了陜西考古2021年取得的成果,具有考古價值高、學術意義重大、考古發掘質量高等特點。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文 強軍/圖(考古發掘照片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