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的總平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旨在集聚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有機結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步伐,把我省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自3月30日正式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以來,取得了哪些成績?9月14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顯示: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各高校、院所、企業和各市(區)積極參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協調對接群策群力建設秦創原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協調開展交流對接活動,共征集各地市(區)155家單位2920項科研成果,65家單位共梳理出人才、技術、政策等方面需求227項。
省國資委梳理省屬企業技術需求116項,其中85項初步匹配了“揭榜掛帥”團隊,25項已經開始聯合攻關。西安交大深入289家優質企業調研,梳理出185項關鍵技術需求,其中70余項已開展攻關。為安康、寶雞、漢中、商洛和延安重點企業提出131項科技需求,匹配校內專家團隊101人次。西咸新區新增科技型企業132家、科技成果轉化企業62家,引入孵化器8家、中介服務機構45家,新增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21家,2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具備認定條件。
省科技廳制定《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系列路演活動實施方案》。截至7月31日,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舉辦項目路演活動45場,面向社會推介了百余項優秀科技企業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搭建創新平臺促進產業發展
省科技廳啟動了光子、高端機床、先進金屬材料、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北斗導航、氫能、種業等“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在先進稀有金屬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光子產業、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組建了4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8個創新聯合體。省科技廳正全面打造創新驅動“駕駛艙”,實現創新發展全貌感知、創新資源全息掌握、創新政策精準支持、雙創服務全面覆蓋要求積極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網上平臺建設。
省國資委制定了《省屬企業進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支持政策》,鼓勵省屬國有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參與秦創原建設,篩選了14戶企業入駐秦創原。西北工業大學加快推進陜西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的論證建設,與翱翔小鎮共同打造成果轉化大平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芯微-西電智能影像處理聯合實驗室等4個校企聯合實驗室落地。西安理工大學洽談陜西省智慧建造研究院落地西咸新區。
加強孵化載體建設優化創新生態
總窗口孵化器集聚態勢基本形成,目前已引入孵化器6家、專業服務機構38個,10余家孵化載體正在洽談入駐。省國資委從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中出資7500萬元,分別支持秦創原人才引進專項資金和種子基金建設。西安市總規模40億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西安)國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已正式進入投資階段。咸陽市啟動成立5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1億元科技創新種子基金,設立1.32億元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銅川市設立2億元的高新科技成果創業投資基金(首期到位資金5000萬元)。西咸新區設立硬科技基金、高校科技種子創業投資基金等7只基金,總規模達16.6億元,加快推進設立陜投秦創原科創母基金;在5個新城和能源金融貿易區設立先導區,加快載體建設。
圍繞企業急需引進高層次人才
研究出臺了《秦創原引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方案》,籌集財政資金1億元,按照“人才+項目”思路,采取“單位保障薪酬+項目配套補貼”方式,每年引進200名左右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科技經紀人及創新創業急需人才,給予每人每年最高50萬元經費補貼,連續支持三年。組織各地市科技局、各高新區、重點引智單位宣講秦創原人才項目政策,征集50余家單位280項人才需求信息。首批引進的5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已正式簽約。第二批組織申報13項,通過評審11項。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上半年,在全省各方努力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全省24個高新區新增注冊企業1.71萬家,同比增長61.97%;出口總額965.13億元,同比增長27.07%;凈利潤685.14億元,同比增長22.75%;實際上繳稅費總額738.04億元,同比增長18.09%。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8567家,同比增加70.86%。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769億元,同比增長40%。 (記者 王嘉 )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