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我國的軟件開發者數量已經突破940萬,我國的開源參與者數量排名已經達到全球第二。軟件開發者突破940萬意味著什么?開源軟件與企業、社會和公眾有著怎樣的關系?
開源鴻蒙系統能力提升
超8100人參與代碼貢獻
開源鴻蒙是我國基于開源的方式,搭建智能終端設備操作系統的框架和平臺,將加速實現萬物互聯。開源鴻蒙底座及配套能力近兩年正在快速穩定成熟。
從1.0版本的700萬行代碼發展到5.0版本的1.2億行代碼,系統能力的顯著提升,依靠的就是成百上千的軟件開發者,在遵守許可協議的前提下,使用、修改甚至再發布源代碼,不斷迭代完成的。
目前已有超過70家單位加入開源鴻蒙生態、超過8100人參與了代碼貢獻。那么我國軟件開發者超940萬意味著什么?來聽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伏羲智庫主任李曉東的解讀。
開源軟件
是互聯網開放精神的體現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伏羲智庫主任 李曉東:互聯網上的核心基礎軟件絕大多數都是開源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應用服務器、云原生軟件等。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開放協作文化,眾多的軟件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師通過互聯網進行協作,共同研發軟件系統,面向全社會開放,并參與持續的軟件改進,為此作出貢獻。
我國具備良好的
數字產業發展人才基礎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伏羲智庫主任 李曉東:中國軟件開發者超過940萬,是全球第一大的軟件開發者國家,約占全球軟件開發者的三分之一,高于我國互聯網用戶在全球的占比,是我國過去二十年加大在軟件開發和軟件工程領域人才培養的結果,也是我國未來數字產業發展的人才基礎。
我國已成為全球開源軟件項目第二大供應國
當前,全球新興經濟體國家正紛紛投入開源生態建設。《全球開源生態洞察報告(2024年)》顯示,全球開源軟件項目穩定增長,總規模突破4億個。在全球活躍度排名前100的開源軟件項目中,我國開源軟件項目占比17%,排名第二。目前,全球70%以上的新立項軟件項目采用開源模式。據統計,如果沒有開源軟件,企業研發成本將是現在的3.5倍。
成為全球開源軟件項目第二大供應國,將如何提升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繼續聽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伏羲智庫主任李曉東的解讀。
我國對全球互聯網
和數字產業貢獻度在上升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伏羲智庫主任 李曉東:成為全球開源軟件項目第二大供應國,說明我國對于全球互聯網和數字產業的貢獻度在上升,國際影響力在提升。
參與開源軟件
有助提升我國技術創新能力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伏羲智庫主任 李曉東:互聯網上,“貢獻越多收益越大”。可以預想,當我國對開源軟件的貢獻與我國互聯網用戶占比和軟件開發者占比相匹配的那一天,我們的全球影響力將會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我們也會在秉持互聯網開放精神的前提下得到更大的收益回報。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