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7日電 國新辦27日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出現了反彈,PM2.5濃度上升了6.2%,優良天數比率下降了3.2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部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過去三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去年上半年全國PM2.5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為近8年同期最低。
二是今年以來氣象條件極為不利,受亞洲冬季風周期性活躍影響,全國沙塵過程明顯增多,上半年達到37次,其中15次為大范圍沙塵過程,為15年來同期最多,沙塵過程使全國優良天數比率損失了5.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上升了1.4個百分點。同時,預測顯示,我國將迎來一次中等強度以上厄爾尼諾事件,極端高溫天氣可能成為今后若干年的“新常態”;今年6月,華北地區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5.2天,致使當月臭氧超標天數異常偏高。
三是排放有所增加。隨著疫情后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冶金、建材、石化這樣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產品產量同比增長,污染物排放也隨之增加。比如,上半年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同比增長了8%,即便如此,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我國的PM2.5濃度仍下降了15%,優良天數比例提高了1.3個百分點,空氣質量總的趨勢呈明顯改善。
黃潤秋透露,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加快推動出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并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嚴控增量。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加快能源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系,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和水路。
二是減排存量。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和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公轉鐵”“公轉水”等重大工程,以更大減排量沖抵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不確定性。
三是繼續加大監督幫扶力度。今年以來,針對重點地區和空氣質量改善壓力比較大的城市,直接抽調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執法骨干累計達2400多人,組織“專業組+常規組”兩支隊伍,開辟“線上+線下”兩個戰場,開展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圍繞排放大戶和重點領域專項任務深挖細查,共發現各類涉氣問題3.2萬個,地方已經整改完成2.6萬個,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提升了環境治理水平。生態環境部將持續組織開展好重點區域監督幫扶,推動攻堅任務落實落地。
如何打好藍天保衛戰?黃潤秋表示,藍天保衛戰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僅靠生態環境部門單打獨斗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全社會通力合作,需要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特別是強化財政、稅收、價格等政策支持。生態環境部將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持續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為人民群眾守護好美麗藍天。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