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學前教育取得跨越式發展。記者從教育部獲悉:2020年,全國幼兒園總數達到29.17萬所,在園幼兒總數達到4818.26萬,與2015年相比,幼兒園數量增加了30%,在園幼兒規模增長了13%。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2%,增加10.2個百分點,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74%,比2016年增加17.5個百分點(2016年開始統計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額完成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普及普惠目標任務。
破解入園難
家住貴州省凱里市爐山鎮洛棉村的楊仙囈小朋友,上的是村里建的公辦幼兒園。楊仙囈的媽媽說:“我們村的幼兒園條件挺好,老師好,還能享受免費的營養餐。”黨的十八大以來,凱里市投入資金2億余元,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辦幼兒園75所,實現了農村幼兒園全覆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部署各地連續實施了3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央財政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發展資金,累計投入超過800億元,引導激勵各地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各地實施一大批幼兒園建設工程,普惠性幼兒園數量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甘肅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224所,基本構建起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江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超過3000所,新增學位超過50萬個。貴州連續實施學前教育突破工程,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200余所,實現每個鄉鎮至少有1所公辦中心園,一半農村建了公辦園。
與2015年相比,2020年西藏、新疆、云南、甘肅、江西等8個省份的毛入園率均增長超過15個百分點;福建、黑龍江、山西、廣西等13個省份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增長均超過20個百分點;海南、江西、湖南、浙江等8個省份的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增長均超過10個百分點。
化解入園遠
嶄新的園區、寬敞的活動室、專業的師資隊伍,讓前來送孩子入園的家長放下心來,這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藍鉆莊園小區同步配建的幼兒園啟用時的一幕。2018年以來,五蓮縣嚴格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要求,將4所配套幼兒園無償移交政府辦成公辦幼兒園,5所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新增普惠性學位2580余個。
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是重要的公共服務資源,但因監管不到位,存在不建、少建、被挪作他用、辦成營利性幼兒園等亂象。2019年,國務院部署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教育部會同住建部等6部門,推動各地摸底排查,建立臺賬,對規劃、建設、移交、普惠不到位的問題,“一園一案”推進整改,確保小區配套園辦成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園。
各地高度重視,多措并舉。遼寧、吉林、福建、江西、廣東、陜西、甘肅等省份的主管副省長擔任治理工作小組組長,河北、廣東等省份將小區配套園治理工作納入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山東、廣西將移交教育部門辦成公辦園的配套園納入機構編制管理,通過核定聘用教師控制數等辦法及時解決缺編問題。寧夏銀川、湖南益陽為新建改擴建項目的立項和審批開通“綠色通道”,特批特辦,提高時效。
“經過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兩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啃下了小區配套園治理這塊硬骨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截至2020年底,全國完成整改的配套園新增普惠性學位超過416萬個,其中山東、廣西、河南、河北、江蘇、重慶、江西等7個省份治理配套園數量均超過1000所,增加普惠性學位數均超過20萬個。
緩解入園貴
江蘇省南京市明發東方幼兒園被認定為普惠園后,保教費從原來的2500元降到1170元,家住附近的許先生高興地說:“二寶出生后,生活壓力加大,這項惠民政策來得太及時了。”2020年,南京市規定,新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最高不得超過同類公辦園(800元/月)的50%,同時財政給予普惠園每生每年2200元補助。
讓幼兒園的收費降下來,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各地不斷完善學前教育投入與成本分擔機制,一方面,建立財政支持制度,制定并落實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或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另一方面,在科學核定辦園成本的基礎上,建立公辦園收費動態調整機制,實施普惠性民辦園收費指導價,抑制幼兒園過高收費。有了政府的財政支持,普惠性民辦園收費逐漸降了下來。此外,國家還建立了學前兒童資助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入園實施資助。
政府多承擔一點,老百姓負擔就減輕一點。北京市財政對提供普惠性服務的幼兒園,無論公辦、民辦都按每生每年1.2萬元的標準進行補助,真正實現了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財政補助一樣、家長繳費一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聘請第三方對普惠性民辦園核定辦園成本,家長只需按照同等級公辦園繳費,不足部分政府全額補助,實現了普惠性民辦園與公辦園同質同價。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入園難”“入園遠”“入園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越來越多的家庭從中受益。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