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代都在創造歷史并書寫著歷史,特別是對號稱5000年文明的中國人而言,讀史是人生的必修課。
《她們·魏晉南北朝女子圖鑒》的作者淡霞,以現代學者的素養和新的思維方式,把目光轉向魏晉南北朝300多年的歷史,為這一時期不同性格、命運的女性立傳,實為中國歷史人物研究打開一新局面。多年來,作者一直關注、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且著重觀察在這段歷史的風云際會中,各色人物特別是女性的人生際遇、命運轉折,以及成為“名花”,或大小“人物”之后的悲歡離合、生死情懷。在洞察心底、觸摸靈魂的同時,逐漸生發出與以往歷史評判不同的獨到的感知和見解,筆下的人物更具靈動的血肉,也更具風采和精神。
在中國典籍記載中,王侯將相、才子豪杰,少不了與傳奇女性有一段或幾段纏綿的情感糾葛,而糾葛到最后,要么生死相依,相約來世;要么刀光劍影,視若仇寇。情天恨海,上演了一幕幕多姿多彩的悲喜劇。回顧中國悠長的歷史進程,傳奇女性與女性傳奇的存在,成為歷代史家與普通民眾極感興趣的話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話題又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于廟堂和民間綿延不絕,歷久彌新。
魏晉南北朝300多年歷史,只有幾十年是大一統的時代,其他皆是軍閥割據,或朝廷偏安一方、各自稱王稱霸的爭持階段。就在這個時期里,戰爭連綿,英雄輩出,思想閃耀,個性張揚。其間,三國鼎立、魏晉風度、三教合流、衣冠南渡……可謂星漢燦爛,氣象萬千。此一時期,所謂的夷人、胡人等北方民族,為中華民族大家庭輸入了新的血液,開創了一代新風尚,奠定了大唐盛世的文化基礎。當然,這是從好的有益的一方面來說;若從反面的壞的或弊端一方面而言,這300多年歷史,又是一個混亂、無序、過渡型的非理性時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遍及天下。孔武強蠻者,以力稱霸,繼而結黨營私,禍亂天下。以謀成事者,奸邪叵測,虎視朝堂,繼而篡權弄柄,斂財稱兵,竊國奪寶。最后導致華夏傾危,生靈涂炭,百姓沒于水火中。這便是一個真實的魏晉南北朝,也是一批批傳奇女性賴以生存、成長的土壤。
書中描繪的賈南風、綠珠、謝道韞、馮太后、李祖娥、馮小憐、潘玉奴、張麗華等等一連串人物,無疑是這個大時代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作者于浩瀚的歷史典籍中,探賾索隱,抽絲剝繭,鉤深致遠,從不同的視野和維度,以現代眼光透視歷史縱深,分析、描述、評論這些女性的美與丑、憎與愛,以及人生遭遇、命運浮沉。其間,穿插歷史案例,對照古今女性,旁及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風貌,描繪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女性所處環境與獨特個性,給后人以啟迪。
書中展現的代表人物,讓我們較為清晰地看到粗丑無比、貴為皇后的賈南風,妒忌而專權,專權跋扈,無惡不作,實為八王之亂、少數民族南下的始作俑者。而美艷絕倫、賤為歌伎的綠珠,為巨富石崇憐愛,笛聲曼妙,歌舞翩翩,仿若天仙下凡。其最終結局,與歷史上許多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紅顏美人一樣,以命殉情,香消玉殞。正所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位奇女子于高樓之上縱身一躍,實則預演了西晉王朝奢靡浮華生活的終結,一個時代就此成為過去。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或許是歷史的巧合,賈南風與綠珠兩個女性結局如此不同,恰如西晉正反兩個方面——艷麗和丑陋共存,人與狼共舞。污泥中,依然有蓮花綻放;戰亂中,猶回響著平等、博愛、向善、慈悲的琴弦。世人皆醉,亦有醒者。若東晉百年風云激蕩,產生了有“芝蘭玉樹”之美譽的陳郡謝氏,有“琳瑯滿目”之贊嘆的瑯琊王氏。在王謝家族中,奇女子謝道韞博學聰穎,風韻高邁,具有林下之風,被謝安稱為“雅人深致”,冠絕一時。代表東晉百年女性風采美韻的“林下之風”,謝道韞一人啟之,一人領之,風頭之健勁,成為一個時代的絕響。
按作者書中記述,謝道韞以婚姻連接西晉王謝兩大世家,其“詠絮之才”(未若柳絮因風起)、清談辯才(代小叔子王獻之舌辯賓客)、臨陣豪勇(擊殺對立面,即現代稱之反革命分子數人),其詩詞佳作(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飖),莫不讓后人追慕稱羨。作者以深厚的情感、優美的文筆,兼及對歷史人物的溫情敬意,描述了謝道韞才華蓋世、傳奇又富人情味的一生。
北魏馮太后,或輔佐,或臨朝,銳意改革,融匯少數民族和漢族習俗與文化,為孝文帝漢化改革鋪平道路,實乃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女政治家。李祖娥,北齊皇后,雖享榮華富貴,但優柔寡斷,一生命運坎坷,最后不知所終。這兩個北朝女性人物,皆有鮮明的個性與特點,或許是環境與時代使然,二人的命運結局卻是天壤之別。
馮小憐(北齊后主高緯嬪妃)、潘玉奴(南齊皇帝蕭寶卷寵妃)、張麗華(南陳后主陳叔寶妃子),個個姿容美麗,或才華過人,或精通音樂舞蹈。他們起于微末,得遇君王,算得上王朝末世的“絕代佳人”。然而,這幾位隔世的奇女子,上位之后耽于享樂,縱情聲色,最終的結局是“緣障未開,業塵猶擁,漂淪欲海,顛墜邪山”(北魏溫子升《定國寺碑》)。李商隱有詩,諷喻北齊滅亡之禍:“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馮小憐以哀婉的琵琶歌吟,預示著自己的命運:“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膠上弦。”
歷史是一面鏡子,每個人看到的歷史,都投注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后世人究竟從中得到什么啟迪?英國人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因環境與時代所限,身處時代大潮中的個體的人,無論渺小還是偉大,當盡量使自己變得聰明和有智慧,且懷揣一份悲憫之心,充滿溫情地去認知、感受歷史上各種人物的命運,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發展與個人的作用,理清歷史演變的脈絡,見微知著,透過已逝人物的悲喜劇,得到某些經驗或教訓。這便是我們今天讀《她們·魏晉南北朝女子圖鑒》的要義所在。□岳南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