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幾年前的一天,在商洛市丹鳳縣商鎮王塬村參加全省“科技之春”的活動后,我和同事曾到該村文化站考察,那里僅有的幾十冊圖書陳舊破爛,其中著名作家杜鵬程的代表作《保衛延安》不知被多少人翻閱過,書的封面和扉頁用膠帶纏了又纏,這不僅反映出《保衛延安》受歡迎的程度,農村缺書也可見一斑。后來,我們組織農家書屋建設,該村在黨員活動室騰出一間20平方米的房間建起了農家書屋,我們組織配送了1586冊各類圖書和光碟,可謂舊貌換新顏。
我的《保衛延安》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從版權頁上得知,該書1954年6月北京第1版,是小32開本豎排本,初版印數達到近百萬冊,出版后引起強烈反響。1956年北京第2版,作者進行了一次較大修改,是大32開豎排本。到了1958年,作者又在此基礎上做了修改,以大32開橫排本出版。我所擁有的1984年版本是第4版,按照杜鵬程《保衛延安》后記所講:最后這個本子,比起前幾個本子,充實得多了。可惜,出版不久即被燒毀,因此看到過這個本子的讀者比較少。當年12月北京第8次印刷,印數為700001-808500冊,即1956年第2版起印數為700001冊。
1963年,風云突變,文化部1963年9月2日<63>文出密字第1394號通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小說《保衛延安》(杜鵬程著)應立即停售和停止借閱。……立即遵照執行……”不久后又發出通知:“文化部<64>文群密字291號補充通知:……關于《保衛延安》一書……就地銷毀……不必封存……立即遵照辦理。”
1978年12月,經作者重新修訂后,《保衛延安》再版,為第5個版本,后來7次加印至808500冊。2009年,改編自該小說的28集同名電視連續劇《保衛延安》播出后,進一步推動了該書的暢銷,印數超過百萬冊。
我的大學老師趙俊賢教授是研究杜鵬程及其作品《保衛延安》的專家,不僅著有《論杜鵬程的審美理想》,而且應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約稿,縮寫了《保衛延安》,縮寫字數為15萬字。1996年1月《保衛延安》縮寫本出版,讀者反應熱烈,趙老師收到4000元稿費,在那個年代,這是一筆不小的稿酬。據趙老師講,對于十分熟悉的《保衛延安》,他僅用了5天時間,不過是剪刀加膠水加若干串聯語句。而他花費五六年時間撰寫的兩部學術著作,其稿酬分別為4000元和2000元。更令趙老師不可思議且驚喜非常的是次年又收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3000多元稿費,說是第2次印數的稿酬。有鑒于此,趙老師在寄給中學老朋友楊長庚的《保衛延安》縮寫本扉頁上寫了打油詩一首:“學術專著無效益,縮寫小說換大米。原創觀點不如水,通俗文化民族魂。”
其實,趙俊賢老師過于謙虛了,他縮寫《保衛延安》是用心的。據他講,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約稿時只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字數縮寫至15萬字,二是要保持“原作風貌”。趙老師卻認真提出6條自己的看法:一是保持原作的主人公;二是保持原作的題材與主題思想;三是保持原作主要人物及人物關系;四是保持原作的故事情節;五是保持原作的精彩場面及精彩細節;六是保持原作的語言風格。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采納了趙老師的建議并稱贊說:“教授到底是教授呀!我們哪里會想到那么多。”因此,縮寫本《保衛延安》出版后受到讀者歡迎且再版就不足為奇了。
《保衛延安》及其縮寫本出版、再版的坎坷經歷不僅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變遷的滄桑,也是當代中國出版史的縮影。□王新民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