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城南蔣家崖村,湭水左岸,豐原西坳,有瑞泉瀑布。早在秦朝,這里便有美麗的傳說,后世更是文人墨客出游踏青之處,亦是附近村落生活及農業生產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瑞泉觀依瑞泉而建,是渭南負有盛名的道觀之一,明初曾是官方道會司駐地。其古廟會亦有傳承久遠的生命力。歷代縣志多有記載及圖錄,邑中文人進士亦多有歌詠詩句。瑞泉瀑布附近,更是散落著秦代灰堆遺址及明代陜西四大名園之一的瀑園,瑞泉觀附近文化資源非常豐富。
瑞泉瀑布是古渭南山川文明的
重要形象載體之一
明嘉靖《渭南縣志》載有瑞泉觀圖,其圖注云:“是觀也,坐當豐原湭川之口,上據原坳,下瞰川水,面對華岳諸峰,靈臺斜抱于其南,清渭懸繞與其北。宮崔嵬而高峙,泉清冽而下流,密畤、胡城左右羅列,蓋勝地也。”渭南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南大吉即以瑞泉自號。
瑞泉之由來,南大吉曰:“湭河川口曰風門,以其兩阜相對如門,多風,故名風門。風門西阜之坳,當原之半有泉涌出,而懸流如練者,曰瑞泉。每旱取水,禱雨多應,故以瑞名。”據嘉靖《渭南縣志》載,明初,瑞泉瀑布為渭南縣八景之一,其水六出,懸流如練。
而瑞泉觀創立年代或更早,天啟《渭南縣志》載:“瑞泉觀在縣城湭河川口風門西原隅之坳,不知創于何代。上有秦女峰,故又曰六姑祠。”到了清雍正時期,瑞泉瀑布始以圖版方式載入雍正《渭南縣志》,其后光緒《新續渭南縣志》亦以圖版載入瑞泉瀑布。
在歷代不斷修葺建設及其附屬瑞泉觀的道教文化傳承之中,瑞泉瀑布成為渭南地理山川文明的重要形象載體之一。
道會司在瑞泉觀及瑞泉觀變遷
南大吉云:“其道會司舊亦附此,乃今移諸泰寧宮矣。”道會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國家在縣始設道會司,使道士以道官的身份成為政府的官吏,而道教事務管理,亦成為地方行政工作的一部分。渭南縣亦當于此時設道會司,設道會一人,其駐地最早在瑞泉觀。至遲到嘉靖中,渭南縣道會司才遷至渭南縣城東的泰寧宮。其搬遷原因,可能因泰寧宮地處關中東西要道之側,交通較地處城南風門口西原之坳的瑞泉觀更方便,更便于管理一縣流動道士及舉辦各類道教活動。
自明嘉靖《渭南縣志》載入瑞泉觀圖后,其后歷代縣志對瑞泉觀及瑞泉瀑布均有記錄,但文字記錄失之簡略,而僅可想象而已。嘉靖《瑞泉觀圖》獨此一份,也讓后世得以一窺瑞泉觀的建筑院落布局。自圖中可見,瑞泉觀之上灰堆坡、秦女峰、朝元洞、瑞泉觀道院、瑞泉亭及湭水、附近的灰堆村、灰堆臺等。其道院建筑為一進四合院式,坐西面東,下瞰湭水。道院主體為瑞泉觀大殿,三開間,門窗似為格柵式;單檐歇山式大屋頂,屋脊有寶飾。大殿兩側接雙坡院墻,南側有小門通西側大殿之上的朝元洞。四合院內南北兩側,緊貼院墻,有三開間配殿,亦為三開間,單檐歇山式屋頂,高度及體量小于大殿。四合院最東面為水亭,瑞泉自此匯流而出。亭為重檐歇山屋頂,上書瑞泉亭。
縣志又記康熙時:“瑞泉上有老母神殿,左有老君庵。”老母殿及老君庵位置,與嘉靖間或異。
瑞泉瀑布及其周邊文化遺產
瑞泉瀑布及其附近山川形勝,歷代文人墨客多有詩歌記之,茲錄一二。
唐岑參詩《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云:回風度雨渭城西,細草新花踏作泥。秦女峰頭雪未盡,胡公陂上日初低。愁窺白發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溪。聞道輞川多勝事,玉壺春酒正堪攜。
邑進士,河北棗強知縣南憲仲《游瑞泉觀》詩云:尋芳登古殿,張宴俯青湄。細雨兼天冥,浮云涌地垂。渚蓮紅寂寞,堤柳碧參差。清眺疑蓬萊,金尊未足辭。
清渭南知縣尚九遷及岳冠華俱有《瑞泉瀑布》詩,錄在歷代《渭南縣志》中。
瑞泉觀周邊附近,有秦灰堆臺、唐郎士元半日村、明代紹興太守瑞泉南公所建湭西書院,及明代陜西四大名園之一的瀑園,為明代渭南人工部尚書南居益所建。當時去瀑園之路,必經瑞泉瀑布。其路抵蔣家崖,折坂下,“仰瑞泉瀑布,紛紛落眉睫,去市誼遠矣。”足見瑞泉瀑布水量之豐,瀑布形態及意境之美,一瀑之東,兩塬欲浮。瑞泉觀,20世紀初期曾為渭南瑞泉中學舊址,是渭南具有重要紀念價值與意義的文脈之地。
歷代對瑞泉水的引用
南大吉曾記錄,明初渭南知縣周寧,曾開渠導引瑞泉水至灰堆村,以利民用。邑人由是感恩其德,遂命其所修之渠曰:“周侯渠”。因瑞泉地勢所限,今瑞泉出山水路大抵如舊,不脫周侯渠舊路。雍正《渭南縣志》載:“瑞泉利灌溉,宜稻。”可見至少清代,瑞泉水量還是相當充沛的,其下濱河之地,民多種稻,田間儼然一派江南氣象。
瑞泉旱澇無虞,實為保一方農業生產及民眾生活的生命之水,民眾多愛瑞泉之水。清代雍正年間邑人蔣蘊生《瑞泉觀水利碑記》云:“四方取水、禱雨輒應,故以瑞名。其水六出,懸流百尺,澇則泄流湭水,旱則灌溉本社地畝,實一方之保障,合里之血脈。”
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來,有租賃瑞泉水灌溉者需出水錢,相延已久。其后,到了雍正初年,邑中有強宦之族謀據瑞泉為私有,合里民眾公呈知縣朱明,朱候秉公明斷瑞泉仍歸瑞泉觀,并刻立水則碑于瑞泉觀,其公議約定:除灌溉本社地畝,別甲灌田,每畝需出水租二錢,定為例。
瑞泉觀對渭南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按舊志,瑞泉觀不知創于何時,唯其址秦女峰之說,已有千年之久。明洪武初年,道會司即附設于此。
瑞泉瀑布是渭南重要的山川文明載體之一,瑞泉觀是一座自明洪武初年至今,600余年來仍然有著道教活動的著名道觀。其周邊及自身所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對于發掘渭南文化資源,促進渭南人文旅游和生態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南遠山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