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博物館珍藏的唐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唐鎏金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錫杖高196.5厘米、輪直徑25.5厘米、環直徑6.8厘米、杖桿直徑2.2厘米,重2390克。用金2兩,銀58兩,簡稱“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或“雙輪十二環銀錫杖”。出土于扶風縣法門寺佛塔地宮,現在是法門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錫杖尊體由復蓮八瓣組成,下端有三欄團花紋飾,欄之間以珠紋為界,極為精細,杖身中空,通體襯以纏枝蔓草,上面鏨刻圓覺十二僧,手持法鈴立于蓮花臺之上,個個神情動人。錫杖下端綴飾蔓草、云氣和團花。杖首用銀絲盤曲成雙桃形兩輪,輪頂有仰蓮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其中四個大環象征四諦:苦、集、滅、道;十二小環則代表十二部經。杖頭為雙輪四股十二環,四股以銀條盤曲而成,每股套裝雕花金環3枚,股側銘刻:“文思院準咸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銀金花十二環錫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兩,內金重二兩,五十八兩銀,打造匠臣安淑鄖,判官賜紫金魚袋臣王全護,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詣,使左監門衛將軍弘愨。”
錫杖,又名智杖、德杖、禪杖,乃佛家高僧攜帶之物。據《大唐西域記》卷二《洛陽伽藍記》卷五所載,北印度那揭羅曷國存有佛陀所持的錫杖,其長丈余,以白鐵作镮,旃檀為笴,盛于寶筒中。我國唐代有通身皆鐵質,杖頭安四股者,然義凈以其為并非本制。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唐僧隨身帶有兩件寶物,一件為錦襕袈裟,另一件為九環錫杖。《西游記》原著第十二回“玄奘秉誠修大會,觀音顯像化金蟬”一章節中說:“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云還。摩呵五祖游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1987年,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件鎏金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為佛門法器中的至寶,屬佛祖釋迦牟尼。佛經《錫杖經》資料,上面記載:錫者杖也,依倚是杖,得除煩惱,出于三界,持杖之人,得智慧明……迦葉佛為二股十二環,地藏菩薩為二股六環,釋迦佛為四股十二環。12環者,代表的是12因緣,通達無礙,修行12門禪令心無患。
這件十二環銀錫杖,敕造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為唐懿宗迎送佛骨舍利而造。因為使用金銀打造的緣故,整件錫杖通體金光閃爍,熠熠生輝。不僅象征著佛教至高的威權,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件“四股”“雙輪十二環”“銀金花”錫杖,它出世即震驚世界,被譽為“世界錫杖之王”。2002年1月,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雷煥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