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騎駝奏樂俑
唐代的包容開放,讓彼時的都城長安迎來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他們帶來各種特色商品,也帶來了熠熠生輝的異域文化藝術。
在西安博物院的展廳中,就陳列著一件唐三彩騎駝奏樂俑——它既是唐代音樂文化藝術、制作工藝發達昌盛的重要物證,也見證了絲綢之路上文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
靜謐的館室中,在燈光投射下,駱駝上正在奏樂的異域音樂家,似乎被賦予了生命——他無聲講述著自己循著絲路,千里迢迢而來,追尋、實現“音樂夢”的故事。
駝背上的“外國音樂家”:
奏起唐朝的“流行樂”
“唐代作為一個開放的時代,吸引了無數外國人來到中國。終唐之世近三百年間,在長安留居的外國人始終相當多。在胡風盛行的影響之下,當時形形色色的胡人形象通過制作精美的陶俑保留了下來,這件唐三彩正展示了一位騎著駱駝,遠道而來的外國音樂家。”在西安博物院工作多年的講解員陳盼說,這件唐三彩騎駝奏樂俑,是她心目中的“特別存在”之一,“每每看到它,總能讓我遐想起千年前,色彩絢麗的駝隊載著胡風胡韻前往長安時的美妙景象。”
陳盼的遐想不無來處:這件唐三彩騎駝奏樂俑雖是靜態,卻被匠人塑摹得栩栩如生、動感十足:駱駝形體高大,雙目圓睜,昂首嘶鳴,尾巴上卷,四腿立在方形托板上。同樣神形兼備的,還有在駝背兩峰間側坐的那位雙腿交叉、神態自若的胡人音樂家——只見他高鼻大眼,絡腮胡,頭戴幞頭,身穿翻領窄袖長袍,腰間還系著腰帶。胡人上身半側微向右,雙目看著前方,前胸掛著一面鼓,雙臂半舉,看起來就像下一秒要擊鼓一樣。
“在唐代,欣賞胡人樂舞是一種流行風尚,就像現代社會也有喜歡流行音樂、嘻哈音樂這樣的潮流一樣。這樣的社會風氣,為胡人樂舞等藝術大量傳入大唐提供了消費基礎。”陳盼告訴筆者,西安博物院館藏的這件唐三彩騎駝奏樂俑,是在2002年于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31號唐墓出土的,“胡人樂舞中的擊鼓吟唱,憑借輕快的節拍,成為當時唐代長安城中人們最喜愛的音樂形式之一,那些異域音樂家演奏的瞬間,也被當時的能工巧匠‘定格’下來,予以留存。唐三彩騎駝奏樂俑,可以說凝固了西域與中原在藝術領域的融合,見證了絲綢之路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非同尋常的外來樂器“羯鼓”:
唐玄宗都是它的“粉絲”
除了駱駝和音樂家兩大“主角”,唐三彩騎駝奏樂俑中,音樂家手中即將被敲響的樂鼓,也十分吸引人的眼球——顯然,它和如今常見的大鼓、小鼓、腰鼓都不同,它叫什么?它從哪里來?
“胡人音樂家手中的鼓叫作羯鼓,是一種外來樂器,羯是公羊的意思,所以羯鼓的命名主要是因為鼓的兩面都使用了公羊皮做鼓皮。”陳盼說,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南北朝時期,羯鼓經由西域傳入內地,到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已極為盛行,“除了鼓面是由公羊皮制成的,羯鼓鼓身主要是用山桑木制成,整體形狀像一只圓桶,鼓腰很細,鼓下面用床架支撐,演奏時用兩只鼓槌敲擊,所以當時的人們,也把它叫作‘兩杖鼓’。”
根據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在唐代,很多人喜愛并且擅長敲擊羯鼓,擁有了包括唐玄宗在內的一大波“粉絲”。陳盼笑著說:“唐玄宗曾創作了數十首獨奏曲,其中之一就是鼓曲《秋風高》,每當秋高氣爽,就讓人擊奏此曲。”
筆者了解到,除了羯鼓鼓曲風靡一時,隋唐兩代,四方少數民族傳入的音樂有14種之多,唐代更在廣泛吸收西域音樂的基礎上,形成由燕樂、清樂、西涼、天竺、高麗、龜茲、安國、疏勒、高昌、康國等組成的十部樂。
絲路樂音穿越千年時空而來:
文化交融發展的歷史見證
唐三彩騎駝奏樂俑中的外國音樂家有無原型?姓甚名誰?答案已隱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無可辯駁的是,他是當時在唐長安那些尋覓到一方舞臺、得以成就自己音樂夢想的異域藝術家們的縮影。
在很多歷史學家眼中,千年前的大唐人,對西域音樂的喜愛不是一種偶然。“這種喜愛,很大程度是源自于唐代開放包容的風貌。”陳盼認為,西域的音樂家、舞蹈家在獲悉服務于唐朝宮廷的樂師、舞師受到追捧后,紛紛前往大唐,或寄身酒家,或流轉各地,從事商業性藝術表演。唐代士大夫多喜愛胡樂,與胡人音樂家交往密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留下的詩篇也是現在人們了解這些在長安的西域音樂家非常重要的資料。
唐代有一位女琵琶演奏家曹供奉,白居易對她的演奏頗為贊賞,曾在《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一詩中這樣描述:“琵琶師在九重城,忽得書來喜且驚;一紙展看非舊譜,四弦翻出是新聲。”西域藝術家米嘉榮,自公元806年到824年,一直活躍在長安舞臺上,其歌唱藝術傾服一方。劉禹錫在聽了米嘉榮的《涼州詞》之后無比激動,“唱得涼州意外聲,舊人唯數米嘉榮。”
不斷注入的新鮮血液,讓文化之花更加絢麗多彩,融匯天下、擇善而從的包容精神,成為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大唐風華雖已成為遙遠的過去,但那些歷史遺存的背后,是印入友誼之歌的珍貴記憶。
一曲始自千年前。當駝背上的樂者擊起樂鼓,音律穿越時空,仍然震撼人心。□孫歡
文物檔案
唐(618年-907年)
通高50.1厘米,長40.5厘米
2002年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31號唐墓出土
駱駝、胡人、音樂,是唐三彩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三彩騎駝奏樂俑中的雙峰駱駝曲頸昂首,頭頂鬃毛下垂至后項,項下的長鬃下垂至胸下。演奏家是一位胡人,他坐在駱駝背上,身下鋪著類似波斯地毯的氈墊,頭戴尖頂氈帽,顴骨高聳,眉毛粗黑,高挑的鼻梁,眼眶深陷,還有一臉絡腮胡須。胡人奏樂彈唱,駱駝引吭高歌,彰顯了盛唐的繁榮景象。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