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在寫作。
1952年9月,柳青以中共長安縣委副書記身份到皇甫工作;1953年秋,因故辭去所兼職務,集中精力指導皇甫村民走農業合作化道路,深入生活搞好創作,走出了一條中國作家的創作路子。到1966年9月被迫離開皇甫村,他在皇甫扎根了14年之久,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很多貢獻。皇甫人民永遠懷念他。
培養農村骨干,引導皇甫村民走農業合作化道路
柳青初到皇甫,長安土改剛剛結束,縣委正引導農民辦互助組。皇甫一下成立了四個互助組。柳青逐一考察了四個組長及人員構成,他發現這些組的共同特點是,組長精明,組員心齊,牲口農具齊全,種莊稼把式多。但有些村民經濟實力不足,勞動力差,想進互助組進不了。于是,柳青把郭躍文、劉遠峰、王茂勝、
宋志昌四位組長叫到一塊商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是黨領導村民的必由之路,不能和舊社會一樣搞貧富不均。這次談話后,四個互助組很快各自從十幾戶擴大到四十多戶。
但互助組田塊分散難耕作,生產資料難分配,報酬問題也越來越多。1954年春,柳青又發現蛤蟆灘的王家斌是個人才,就指導王家斌把兩個互助組合成初級社。在上級領導下,1955年,初級社又升為高級社,王家斌任社長,郭遠文、劉遠峰任副社長。皇甫村民的創業史就由此進入了波瀾壯闊的新時期。
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搞好創作
生活是創作的生命線,柳青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很具體,如愛看人吵架打架而不勸架。勝利社二隊老弟兄兩個在麥場打起來了,他們八十歲的老母親打了老大一巴掌說:“你不嫌羞,這么大了還和你弟打架!”其實他弟也六十多歲了,就那么一巴掌一句話,問題就解決了,柳青給人說:“這個老婆子真厲害。”有一次勝利社五隊羅茂聰弟兄兩個分家,老頭子割了二斤肉,打了一斤散酒,炒了四個菜,晚上請了兩個中間人談分家。一個中間人中途上茅房,發現墻外有動靜,幾人出去一看,是柳青趴在墻頭看。其中一位中間人笑著說:“柳書記想把咱們寫到他的書上呢!”
柳青常常站在農村的老碗會(即吃飯時大伙端著老碗蹲在村頭場院)上,聽大家說是非、議朝政、評干部。他愛下棋,水平很一般,但嘴不饒人。他還經常推個舊自行車,跟著人們上王曲集市,在集市上東張西望,逢啥都問。
有一次社里開大會,柳青老遠聽到會場不時傳出陣陣笑聲。他扒在窗戶上一看,原來是這些平常道貌岸然的大隊干部在說黃段子。他嘴里罵著“狗東西”,卻又帶著笑臉進會場。柳青愛湊熱鬧,誰家蓋房立木,過紅白喜事他都要去。柳青敬重一心一意干事的人,不僅找他們座談,了解這些人的內心世界,還經常鼓勵他們為大家多干事、干實事,可以說,梁生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柳青根據這些人的優良品性塑造出來的。
由于生活基礎深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的《創業史》及一些短篇小說出版后,在全國引起了轟動。河北作家浩然來皇甫說:“沒有柳青的《創業史》就沒有我的《艷陽天》和《金光大道》。”四川作家陳殘云來皇甫后說:“柳青是我的學習榜樣。”陜西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多次來皇甫取經。當時掀起的“柳青熱”影響了幾代作家,至今不衰。
節儉過日子
柳青在飲食上只有一個愛好,就是愛吃雞,除此之外和大家一樣,每頓都是家常便飯。在皇甫生活了十四年,經濟上與任何人不來往,不向別人借錢,也從不借給別人錢,本著親兄弟明算賬的原則和他人相處。
五十年代,柳青夫婦孩子多,夫人馬葳忙于工作,娃缺奶吃,他讓人從陜北買回一只奶羊,幾個孩子吃著羊奶相繼長大了,也先后送到西安讀書。一天,柳青把勝利社社長王家斌叫到家里,讓他幫忙把羊賣了。王家斌說:“柳書記,把羊賣給我吧,我的二女子小,缺奶吃。”王家斌雖然嘴上這么說,但心里想,在皇甫屬咱倆關系最好,羊你不白送我,至少也少要點錢。不料柳青說:“明兒個王曲正好有集,咱們上集給羊標個價,可別說我多向你要錢了。”第二天,柳青拉著羊,王家斌后面跟著,他們先在羊市上轉悠,然后請了一位“牙家”(即評估師)說好價,才把羊交給王家斌。兩人一起回到王家斌家,王付過羊錢后,柳青還沒走的意思。王家斌說:“柳書記,看來你和羊感情很深,你請坐,吃罷中午飯再走,和羊多待一會兒。”柳青說:“我不是和羊有感情,而是我只是把羊賣給你了,但把羊韁繩沒賣給你,請你把韁繩解下來給我。”
柳青家院子里有一棵蘋果樹,深秋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子,經常去柳青家開會的村干部看到,直流口水。一次開會時,副大隊長郭遠文說:“柳書記,你院子的蘋果長得那么好,讓大家也嘗嘗鮮唄。”柳青笑著說:“好。”開完會,柳青出去了,一會兒端著一盤蘋果來了。大家一看盤子里放著兩個蘋果,每個蘋果被切成四牙子,每人一牙。吃完后,大家連聲說:“好吃,好吃。”
還有一次,柳青的鄰居知道他愛吃雞,拿來一只雞想賣給他。柳青左手提著兩個雞翅膀,右手在雞翅膀下和后腳周圍捏來捏去,十多分鐘后,柳青說:“你想賣多少錢?”鄰居說:“三塊。”
“我給你兩塊。”
“兩塊捌,我讓個步。”
“兩塊。”
“兩塊五,賣不?最多我給你兩塊二。”
“這是我家最肥的公雞,不是急需錢,我還不賣。”
“兩塊三,一口價,你不賣,咱就不說了。”
最終生意不成,不歡而散。
柳青的日子過得如此節儉,但給集體花錢卻毫不吝惜。
1958年7月初,暴雨使皇甫五隊大面積坍塌,造成該隊71人死亡,生產隊飼養室牲口全被壓死。柳青從自己積攢的工資中拿出一千元資助該隊。該隊用這些錢買了五匹騾馬,一年內,下了二十多個騾駒,一下子解決了該隊耕作上的困難。
1959年,柳青的《創業史》出版了,稿費16075元。得到這個消息,他哥從陜北趕來,讓柳青給他些錢,以緩解生活困難。柳青說:“稿費是人民給的,我要把他全部還給人民。”后來,馬葳從皇甫三隊隊長郭世正處借了二百元,給了柳青的哥哥。而柳青稿費一分不留全部交給了王曲區委,讓區上辦了衛生院。1959年,為了方便生產,柳青建議皇甫各隊把飼養室搬到塬上,部分搬遷費用由他出。經過這些事,村民都知道柳青是個大公無私的人。
此后十年,柳青失去了妻子馬葳這唯一的精神寄托,生活上也無人照料,身體每況愈下,由肺炎發展到肺氣腫,再到“肺心病”,盡管如此,他還抱病堅持寫作《創業史》第二部。
1978年6月13日,柳青同志在北京去世。遺言說:“皇甫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安葬在皇甫塬上。”
柳青在皇甫人民的心中永遠是一個頭戴瓜皮帽,身穿對門襟上衣,手拿長桿旱煙袋,圓圓的臉上時常笑容可掬的美好形象。柳青同志永遠活在皇甫人民心中。 □郭順奮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