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唐昭容上官婉兒墓碑前,讓人浮想聯翩。
2013年9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發掘了唐昭容上官婉兒墓,出土的墓、志合一,保存完好。五個天井蓋依次排列,彰顯著墓主人的身份。墓內沒有陪葬品,但有毀壞的痕跡,而這卻說明不了她曾經輝煌的過往與稱量天下的巾幗宰相形象。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讓我們隨著耳邊搖來的風鈴聲,撥開歷史迷霧,還原一個真實的上官婉兒。
公元664年的寒冬臘月,剛過臘八節,婉兒爺爺上官儀和父親上官芝即被抓問斬。
這一年婉兒出生。隨即和母親鄭氏被發往掖庭生活。
公元677年仲夏的一天,天氣炎熱,知了在高大的槐樹上嘶叫,在嘶叫聲里,婉兒被武后召見。在召見的園林,武則天讓她以園子題首詩。這個難不倒婉兒。
她環顧四周,低頭略微思索片刻,輕聲吟到:云鳥過長空,煦風逐彩虹。繁枝動動舞,煙柳纖纖朧。國泰升平日,笙歌燕舞穹……
武則天對婉兒與眾不同的表現很滿意。加之她姣好俏麗的容顏,隨即安排留在起居郎做秘書,先從見習秘書做起。
雖然她的母親鄭氏最初強烈反對,可是強權下,她們母女又能如何?在掖庭的日子比死好不了多少,而且前路茫茫看不到黑暗的邊門。抗旨仍然是死路一條,與其這樣,不如放手一搏……權衡過后,上官婉兒提著簡單貼身衣物進了宮。
貼身隨侍左右,她眼看著武后殺了好多人,用血流成河形容并不過分,李家宗室讓她殺得幾乎殆盡,她所任用的宰相也是走馬燈似的換得頻頻,最長時間任期都不到一年。婉兒特別注意了一下,每次武后殺的這些宰相、臣子等,幾乎都是反對武后臨朝理政的,都是主張她還政于李家王朝。說實在的,婉兒認為只要是為民著想,誰當皇帝不都一樣么,不都是為百姓造福?為什么一定要李家姓氏?看看這些個李家后代有幾個成才的?廢太子李忠,她沒接觸過不了解,李賢也是因為謀反,雖然李賢曾是自己暗戀對象,可是李賢有個致命弱點,喜歡歌舞曲賦,吟詩弄文,對朝政不是很感興趣,和高宗一樣說起政務就頭疼,那個中宗李顯更是不著調不靠譜。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李賢自殺那年,中宗李顯即位。可是武則天仍然臨朝聽政并決策一切。因為武后頻繁換年號,制詔及政令也是由武后授意婉兒擬定。此時的婉兒已經由一般秘書實質上升為秘書長。
李顯即位不久,在一次群臣非正式宴會上,和眾臣工暗示想讓自己的岳父韋玄貞任宰相,大臣齊反對。誰知李顯當即說道:“我就是把天下讓給韋后父親,又有何不可?(吾以天下與玄貞,而何不可?)”這等荒唐事不久,另一件荒唐事緊接著發生在堂堂皇宮洛城殿里。李顯為了和韋皇后取樂,竟然讓朝臣(包括70歲以上老臣)進行拔河比賽,結果一個老臣差點當場斃命。
不久這兩件事傳到武則天耳朵,她當即廢李顯為廬陵王,改賜名“哲”,遷居均州,后又遷居房州。婉兒草擬廢貶詔書。就這樣只做了兩個月皇帝的李顯被逐出長安。接著又立李旦,是為睿宗,但武后做法如出一轍,仍大權在握,政由己出。
當年7月,有顆彗星出現于西北方,長二丈有余,經過了32天才逐漸晦暗直至消失。為此,長史陳敬之更加堅決反對武后一直把持朝政,說是上天都有預警,武后干政造成,宰相裴炎也附議,請武后真正還政于睿宗皇帝。之后在朝堂上更是屢屢上奏還政內容以及頂撞武則天。武后終于再次忍無可忍,于九月先殺陳敬之,十月又斬殺了忠烈滿門的宰相、中書令裴炎。起草斬殺裴炎詔書時,婉兒的心著實再次痛了一回。裴炎可是當初把自己從泥淖中救出的人,他送她上宮廷文學館,是她人生的領路人、指引者,還是他把自己帶上祖脈相承的文學道路并暗中給予許多幫助,裴炎猶如自己的再生父母。
可是她不能對裴炎一家表示同情,只因政治立場不同。
婉兒不認為武則天不是一個好執政者。她減輕農民稅負,徭役,最重要的,朝堂上以長孫世閥階層為代表的家族的盛氣凌人,霸道專制,山東官僚貴族世襲階級的傲慢,有時他們這些傳統的世家貴族在朝堂上的無禮,欺壓百姓,恃強欺弱的傳聞,婉兒都看不過眼,聽了憤憤不平。武則天為了抵制這些舊貴族,充斥新鮮血液在朝廷,也為了給寒門弟子、平民才俊,入朝為官的機會,她苦思冥想了一套文試科舉選拔制度,后來還擴充到武舉選拔,基本規則是從鄉試層層選拔后直到殿試,全國舉人參加京城組織的殿試,由皇上親自出題、監考,欽點前三名為狀元郎、榜眼、探花。甚至在殿試時會夾入雜文,就這樣一下子把全國貧寒家門子弟的讀書論文熱情點燃,通過科舉,為朝廷籠絡不少人才。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新進才子的補充,使得武則天在朝堂上更是如魚得水,一時間,全國五尺童子開口不以顯露文采為恥。殿試題目武則天命婉兒親自擬出。科舉制度從宋明完善后,從此延續至今。前來巴結討好的人如天上云彩絡繹不絕。
武后的確知道她要什么。
為殿試出題是多么無上榮耀之事。這說明自己的文壇領袖地位,不亞于她的爺爺上官儀。婉兒也在此刻感受到權力帶來的這份榮光并且很享受著。報仇的事也被她時而記起時而忘記。有了武后的這些恩澤,報仇從何談起,而且,想要報仇何其難?!就算報了仇,她和母親鄭氏能全身而退嗎?何況退到哪里去呢?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啊。
就在這報仇與否的反復自我較量中,婉兒迎來了歷史性的身份轉變時刻。她的視野、心計和她的身體一樣開始躁動。
公元690年,武則天驅逐睿宗李旦下臺,同年9月9日武則天稱帝,改國號“武周”,是為天授元年。所有誥書都出自婉兒之手并親書。這時婉兒實際已經是首席機要秘書。
終于母親鄭氏“稱量天下”的夢境就要實現了。
可是接著的一次意外又差點讓她命喪武皇之手。
在偏殿的一次隨侍時,因為悄悄抬頭看了眼武則天與面首張易之兄弟調情,一把金刀直接飛向她姣好的面容,幸虧她反應快,頭稍一偏斜,金刀插入眉心,頓時鮮血涌出。
婉兒跪在地上連呼“陛下,饒命”。她知道武皇是愛才之人,情急之下隨即口占一首《乞拔刀子》詩向武則天乞求:
牡丹孤盛瑤池開,氣度雍容月華來。
芥草不該存妄念,乞求拔刀復恩來。
宮女把這首含著淚和血的詩呈上,武則天這才對她免于一死。可是被處以“黥面”的處罰。
經此一劫,她真正了解了伴君如伴虎的深刻內涵。武皇是可以左右她生死的人,但在生與死之間,她還是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
爾后,她廣修文學館,開文人墨客雅集、評議詩文之先河,利用職務之便,廣交各路貴族名門以及學士。眉心傷痊愈后,她找人在額間受傷處繪了朵梅花,這花鈿式樣的梅花妝反倒引領了當時女子們一股新的妝容時尚風。
她與韋后結交,與安樂公主、太平公主深度往來,同時與武三思曖昧。婉兒還開始參政,奏折表章都是經她第一遍批閱,提出處理意見再交由武皇定奪。她不但增設文學館,還提議推遲男子23歲為入丁年齡,提前到59歲入老,新政策大大縮減了老百姓服徭役、兵役的時間。
巾幗宰相已成事實。從此真正開啟她稱量天下的英才之路。
公元705年,李顯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同年,李顯復辟李氏王朝,是為唐中宗,因為之前她與李顯暗通款曲,這時李顯名正言順封她做昭容,授金印寶冊等,仍然掌管制誥,百官奏表,權力與榮譽更是登峰造極。
達到人生頂峰,人心就特別容易飄起來,知道功成身退的能有幾人?仗著游刃有余地周旋于武家與李氏家族之間,她自認為無論哪家日后上臺,她都可以安枕無憂,但是千算萬算,漏算了一個與武則天一樣有野心的人——這個人就是韋后。
韋后日益膨脹的野心要容得下一個天下了。她想效仿武則天的美夢不但斷送了她自己,順帶也斷送了正當芳華年紀的上官婉兒。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突然駕崩,韋后篡改遺詔。得知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于7月21日帶兵殺入宮廷,劍起紅落,婉兒做了韋后的陪葬。即使她手里攥著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的“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的草詔也沒能救得了她。
太平公主哀傷,捐出五百匹絹為其下葬,日后,并請求李隆基整理婉兒文集二十卷,張說作《序》。然而,因為遺失,至今流傳下來的只有三十二首。□田麗娜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