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記者跟隨“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行進式調研采訪團來到了延安市洛川縣的洛川會議紀念館。在大門內中心花園處高7.7米的“全民抗戰——走向勝利”主題雕塑,看到雕像中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四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如此堅毅的神情,不禁感受到當時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民抗戰的火熱場面。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陜北洛川的馮家村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也就是著名的洛川會議。
會議制定了以《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核心的黨的全面抗戰路線,討論通過了持久戰及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方針,明確了正確處理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原則,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發布了將四萬五千余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1937年2月黨中央已經進駐延安,為什么還要將會議選在洛川召開呢?”講解員介紹,“這是由當時的抗戰形式和客觀條件所決定。一是8月20日,國共二次合作基本達成協議。二是大片國土淪喪抗戰形勢危急,動員全民族迅速投入抗戰已經刻不容緩。三是當時的中央領導和紅軍將領比較分散,而洛川正處于陜北和關中的中間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適中。因此將會議選擇在洛川召開。”
洛川會議是我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召開的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洛川會議闡明了黨在抗日戰爭時期鮮明的政治主張,指明了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的正確道路。會議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打一場持久的人民戰爭,用鮮血和生命保家衛國,徹底消滅日本帝國主義。從此,抗日的烽火燃遍全國。
洛川會議后,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全面開展了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先后取得了平型關、雁門關、陽明堡戰役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斗志。
“我們在這里回顧國破家亡的痛楚,領略一代偉人運籌帷幄的風采。在這里重溫一段光輝的歷史,接受人生的莊嚴洗禮。”洛川會議是一首永不消失的、穿越時光隧道的戰歌,激勵著每一位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增愛國之心,添報國之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本報記者 牟影影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