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都雍三百年間(前677年-前383年),國家大事在哪里議定?秦諸公對外擴張、稱霸爭雄的決策號令從哪里發出呢?今天,帶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先秦的行政中心朝寢。
朝寢,顧名思義,“朝”原指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其專指國君舉行朝典、接受朝見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寢”指寢宮,如《周禮·天官·女御》:“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是指王公、后妃日常居住的寢宮及其相關的生活空間。
據介紹,先秦時期,曾有19位王公在雍城(現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建都294年,雖然現在無地上建筑,但卻留下了十分豐富的地下文物遺存。雍城考古80年,文物工作者經過不懈探索和實踐,基本掌握了秦雍城遺址的規模和布局。在面積達11平方千米的城址區范圍內,堰塘、城墻、宮殿、聚落、凌陰、作坊等規整分布,氣勢雄偉,特別是瓦窯頭宮殿遺址區、馬家莊宮殿遺址區、高王寺宮殿遺址區等,規模宏大,內涵豐富,不但體現了秦國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也揭示了秦人精神世界的演變和升華過程。如秦早期傳承周制,為廟寢合一模式,后來發展為廟、寢分開且平行的模式,再演變到出現朝寢于國都中心,而將宗廟置于南郊的模式。瓦窯頭宮殿遺址區就是廟寢合一模式的宮室建筑,為雍城早期建造和使用。而馬家莊宮殿遺址區內,則是宗廟和朝寢分開,相距約500米。
1983年冬至1984年夏,考古工作者對鳳翔區馬家莊宮殿遺址區內的宗廟遺址(1981年發掘確認)以西500米處的先秦三號建筑遺址進行了鉆探調查。調查顯示,該遺址南北長326.5米,北端寬86米,南端寬59.5米,面積約21849平方米。平面布局規整,四周有圍墻。由南至北分為五座院落、五個門庭。第一院落長52米、寬59.5米,南墻和東墻有一門,門前有一段土墻,似為屏。第二院落長49.5米、寬59.5米至60.5米,南墻及西墻各有一門,院中部偏北兩側各有一長方形建筑。第三院落長82.5米、寬60.5米至62.5米,東西墻各有二門,南墻有一門。正中有面積約586平方米的長方形建筑一座。第四院落長51米、寬70米,東西南圍墻各一門。第五院落長65米、寬86米,東墻中部有一門,院內正中偏北及其前方兩側,各有一座建筑呈品字形排列。院內南部有兩座長方形建筑,其中一通道與第四院落相連,各院落的南門寬均大于其它門,應為主要門道。
考古工作者根據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推定馬家莊三號建筑遺址為秦國朝寢遺址。
著名考古學家韓偉先生在《秦公朝寢鉆探圖考釋》一文中對馬家莊三號建筑遺址建筑群各部位名稱進行了推定,認為馬家莊三號遺址建筑群的五個院落為五重曲城,五個門庭即皋、庫、雉、應、路五門,為天子宮殿的規格(皋門是宮殿的外門;庫門是宮殿的傳達室;雉門是外朝的大門;應門是朝臣辦公的地方;路門是朝臣休息的地方)。可見,秦人已從宮殿建筑的規格上僭越了君、臣禮制,表現出了秦人不甘落后,立志逐鹿中原,使子孫飲馬黃河的宏圖大略。
秦國在都雍的300年間,其政治能量、軍事實力、經濟水平以及手工業技術等均達到了高等水平,營造了規模宏大的“國際化”大都市及富麗堂皇的宮廷建筑。□董海兵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