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大陆普通话自拍,久热香蕉在线视频免费自,亚洲se在线播放,国产片香蕉国产成人免费看

陜西工人報官方網站 | 陜工網首頁 手機站 今天是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陜工網(029-87344649)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工會 > 工會要聞 喜迎工會十八大|中國工會歷次代表大會回顧(下)
2023-10-08 08:55:29來源: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分享到:
  字體:【

從1953年5月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到1993年中國工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時間跨度40年。

在這40年間,中國社會經歷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嬗變,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跨越。

伴隨著新中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腳步,中國工人階級不斷成長壯大,為新中國的建設、改革、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中國工會組織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動員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為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發展貢獻力量,對新中國的工會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進行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不斷探索。

 

1953年5月,工會七大召開

召開時間:1953年5月2日至11日

召開地點:北京

會議全稱: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出席大會代表:830人

代表工會會員數:1020萬

選舉產生的領導機關:第七屆執行委員會,執委99人,候補執委42人。

七屆一次執委會上選出的領導人:全國總工會主席賴若愚,副主席劉寧一、劉長勝、朱學范。劉少奇繼續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名譽主席。

重要成果:制定了新中國建設時期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方針和任務。

召開工會七大的歷史背景:1953年我黨形成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就是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一個過渡時期,在這個過渡時期,我黨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了貫徹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動員全國職工迎接第一個五年計劃,制定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方針和任務,全總決定召開一次新的全國性的工會代表大會。工會七大,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工會召開的首次全國代表大會。

在工會七大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劉少奇代表黨中央向大會致詞。劉少奇在致詞中指出:“我們祖國現正在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并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這就是實現我們國家的工業化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任務。”這個歷史任務的完成,“特別有賴于中國工人階級作更有組織和更高覺悟的斗爭的”。劉少奇指出,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要盡最大努力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完成與超額完成國家經濟計劃而奮斗!為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嚴格節約和降低產品成本而奮斗!必須加強對工人群眾的共產主義教育,提高工人群眾的覺悟程度,使他們認識到全體人民的利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一致性。同時必須經常地、密切地關心工人群眾的生活狀況,在增加生產的基礎上,按照必要與可能逐步改善工人的物質與文化生活和工人的工作條件。致詞中對工會工作的要求是:要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使工會真正成為“新生活的建設者”“新的千百萬人的教育者”。劉少奇代表黨中央的致詞,非常明確地指出了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任務。

工會七大通過了賴若愚所作《為完成國家工業建設的任務而奮斗》的工作報告、許之楨所作關于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等四項決議。

工會七大的工作報告,明確了新中國經濟建設時期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歷史任務,提出工會工作的方針和任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聯系并教育工人群眾,不斷提高工人群眾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鞏固工農聯盟,團結各階層人民,積極地完成國家建設計劃,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地改善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的物質生活,為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與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斗爭。為貫徹這一方針,報告明確了工會工作的重點、途徑和方法。

工會七大將六次勞大通過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章程》,并根據新中國成立后的新形勢和工會工作新任務,在工會性質、任務與作用,入會條件和會員權利義務,工會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工會基層組織和手工業工人中的工會組織等問題上,做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

工會七大的重要功績是根據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及時為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明確了新的方針和任務,對于指導工會發動工人階級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前和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實現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對新中國成立后的工會工作和工會理論,產生了重大和長期的影響。

 

1957年12月,工會八大召開

召開時間:1957年12月2日至12日

召開地點:北京

出席大會代表:正式代表989人,候補代表100人。

代表工會會員數:1630多萬

選舉產生的領導機關:第八屆執行委員會,委員137人,候補執委69人;第八屆執委會主席團31人,書記處書記10人。

八屆一次執委會上選出的領導人:全國總工會主席賴若愚,副主席劉長勝、朱學范、許之楨、陳少敏(女)。

重要成果:確立了按照產業和地區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工會的領導體制。

召開工會八大的歷史背景:1956年,原定三個五年計劃實現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經過4年的努力就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1956年底,在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五”計劃各項指標提前一年完成。“一五”期間我國工業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明確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轉化為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時的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黨的八大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為工會運動指明了方向。不過,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爭中,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開始出現,重新斷定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這對工會運動產生了消極影響。

1957年12月2日,工會八大舉行開幕式,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以及各民主黨派、政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代表出席了開幕式。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代表黨中央向大會致祝詞,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作關于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和今后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方針的報告。

工會八大的主題是:把全體工人階級動員起來,為完成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繼續努力奮斗。會議通過了全總主席賴若愚作的《團結全國人民,勤勞節儉,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的工作報告、全總副主席許之楨作的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等7項決議,并發表了告全國職工書。

工會八大的工作報告明確了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今后一個時期的任務,那就是要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實行工農業同時并舉的方針。把新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會議強調擴大企業民主,發揮職工群眾的監督作用,并明確提出職工代表大會是職工群眾參加企業管理、監督企業行政、加強職工自我教育的組織。同時對工會的組織原則作了重要修改,為了對接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將工會七大章程規定的“我國工會是按照產業原則組織起來的”,修改為“我國工會是按照產業和地區相結合的原則,就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省轄市、縣(鎮)工會聯合會是當地工會組織和各產業組織的地方聯合領導機關;中華全國總工會是各地區工會組織和各產業工會組織的全國領導機關”。按照產業和地區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工會的領導體制,體現了我國政治體制和工人運動的特點,有利于工會在地方黨委統一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履行社會職責。

工會八大以后,工會運動遭到嚴重挫折,特別是“文革”時期,工會組織被徹底“砸爛”。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工會運動才開始恢復。

 

1978年10月,工會九大召開

召開時間:1978年10月11日至21日

召開地點:北京

出席大會代表:1967人

代表工會會員數:5000多萬

選舉產生的領導機關:第九屆執行委員會,其中常務委員會成員29人;執委會常委會書記處書記8人,候補書記4人。

九屆一次執委會上選出的領導人:全國總工會主席倪志福,副主席朱學范、馬純古、康永和、黃民偉、陳宇、宋侃夫、王崇倫、韓榮華、劉玉娥(女)、章瑞英(女)。

重要成果:鄧小平在工會九大致詞,全面、深刻地闡明了工會的性質、地位、作用和任務,是指導新時期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綱領性文獻。

召開工會九大的歷史背景:工會九大是“文革”后召開的首次工會代表大會。十年“文革”中,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受到空前嚴重的破壞,遭受了巨大損失,工運方針和工會業績被全盤否定,工會各級組織被“砸爛”,工會系統陷于癱瘓狀態,工會的性質和職能被篡改。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工會組織初步恢復了正常工作,我國工人運動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77年8月召開了黨的十一大,提出加強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領導,把這些組織整頓好、建設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召開了工會九大,全面恢復了全國總工會的工作。

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工會九大開幕式。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向大會致詞。倪志福代表全總八屆執委會作了題為《中國工人階級新的偉大歷史使命》的工作報告,國務院副總理余秋里作經濟形勢報告,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作科學技術工作的書面報告。康永和作關于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

在工會九大開幕式上,鄧小平同志的致詞具有重大意義。鄧小平在致詞中明確為新時期的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提出了迎接全面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任務。致詞第一次公開提出進行全面改革的任務,并指明了工人階級在改革中應起的作用和工會要做好的主要工作。鄧小平在致詞中特別強調了工會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工會干部做好工會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致詞對工會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一就是工會要教育全體會員認識四個現代化的偉大意義,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管理、技術、文化水平,用最大努力掌握現代化的技術知識,為實現“四化”作出優異的貢獻。第二,工會要教育會員維護生產指揮系統的高度權威,同時積極參加企業管理,使集中領導和民主管理結合起來,強調企業的重大問題要經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第三,工會要努力保障工人的福利,同時在工人中間開展各種形式的互助活動。第四,工會要加強自身建設,致詞中提出的“密切聯系群眾”“替工人說話辦事”“讓工人信得過”,是工會重要的基本職責,也是工會存在的基礎。

鄧小平在工會九大的致詞,全面、深刻地闡明了工會的性質、地位、作用和任務,是指導新時期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綱領性文獻。

工會九大通過了倪志福的工作報告、《關于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和新的《中國工會章程》。

工會九大是動員和團結全國工人階級為實現四個現代化進行新長征的動員、誓師大會,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新起點。緊接其后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中國工人運動的健康發展,開辟了寬廣的大道。工會領域全面開展了撥亂反正,推動了工會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恢復和發展。

 

1983年10月,工會十大召開

召開時間:1983年10月18日至29日

召開地點:北京

出席大會代表:1998人

代表工會會員數:7331萬

選舉產生的領導機關:第十屆執行委員會,委員241人,候補委員83人;執委會書記處第一書記倪志福,書記處書記尉健行、羅干等10人。經費審查委員會成員42人。

十屆一次執委會上選出的領導人:全國總工會主席倪志福,副主席顧大椿、尉健行、羅干、王崇倫、章瑞英(女)、王家寵、蔣毅。

重要成果:工會的維護職能和群眾組織的特點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工會的工作方針中。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工會指導思想根本轉變的體現,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會理論的最重大的突破。

召開工會十大的歷史背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已開始探索,中國社會已進入改革開放的前夜。1982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二大,指明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制定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綱領,從路線、方針、任務等方面為召開工會十大奠定了基礎。同時,工會在堅決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利益問題上遇到種種阻力。如何充分發揮工會作為職工群眾組織的代表和維護作用,是當時工會組織面臨的必須破解的時代課題。

1983年10月18日,中國工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開幕式,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云、彭真、鄧穎超、烏蘭夫出席了開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李先念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向大會致詞。李先念在致詞中指出,中國工人運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時期工人運動的根本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適應這個根本任務的要求,必須提高廣大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揚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工會應當把解決好這個問題作為首要職責。致詞強調,工會應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職工鍛煉成為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堅強隊伍;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是職工群眾自身利益的保護者,因此,工會既要努力為提高職工的素質服務,又要切實代表和堅決維護職工的利益;致詞還對工會自身建設提出了要求,要將工會建成名副其實的“職工之家”。

倪志福代表全總九屆執委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揚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的工作報告。報告提出的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方針是:以“四化”建設為中心,為職工說話、辦事,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建設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職工隊伍,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報告就工會自身建設提出了以改革的精神,從思想上、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上、組織上認真堅強自身建設。并提出加強工會工作者的培訓,提高工會工作者的素質,是一項戰略任務,是工會建設的當務之急。

大會審議通過了倪志福代表九屆執委會所作工作報告、新的《中國工會章程》以及九屆執委會關于財務工作的報告。

工會十大最重大的歷史成就,是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方針,特別是在方針中提出了為職工說話、辦事,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使工會強調維護職能和群眾組織的特點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工會的工作方針中。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工會指導思想根本轉變的體現,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會理論的最重大的突破。工會十大的召開,標志著我國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1988年10月,工會十一大召開

召開時間:1988年10月22日至28日

召開地點:北京

出席大會代表:1515人

代表工會會員數:9600多萬

選舉產生的領導機關:由229人組成的第十一屆執行委員會;執委會書記處第一書記朱厚澤,書記處書記王厚德、陳秉權等9人。經費審查委員會成員35人。

十一屆一次執委會上選出的領導人:全國總工會主席倪志福,副主席朱厚澤、王厚德、陳秉權、章瑞英(女)、鄭萬通、李容光、李沛瑤。

重要成果:提出了工會組織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四項基本職能,并把維護職能作為四項職能之首,這是重要的突破和進步,對今后的工會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召開工會十一大的歷史背景: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召開,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指導當代中國工運的唯一正確路線。工人階級是改革和建設的主力軍,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要取得全國職工的理解和支持,要依靠全國職工的參與和奮斗。全面改革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把我國工會推上了歷史性變革的關頭,然而,工會的現狀尚未完全適應這種轉變。過去一些熟悉的東西,不少已經失去實效;一些舊框框、舊觀念越來越和改革的現實發生沖突;面對經濟關系、勞動關系領域的新變化,工人階級構成發生的新改變,職工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亟待解放思想,在探索中進行變革和創新。在此背景下召開中國工會十一大,改革就必然成為大會的主題。

1988年10月22日,中國工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開幕式。在大會開幕前,鄧小平、李先念、彭真與出席開幕式的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親切會見了全體代表,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重視,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在改革和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寄予厚望。

在開幕式上,趙紫陽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大會致祝詞。祝詞闡明了工會改革的原則和任務,強調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作為我國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一項基本指導原則,使工會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能。祝詞希望我國工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工會自身改革,更好地代表和團結廣大職工,為全面深化改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倪志福代表全總十屆執委會向大會作題為《推進工會改革,團結億萬職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了工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方針和任務,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改革全局,把發展生產力和維護職工利益結合起來,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實現工會的群眾化、民主化,團結廣大職工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報告》還確定了工會改革的目標、原則、方向和實施步驟。

大會經過認真審議,通過了倪志福的工作報告、《中國工會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第十屆執委會財務工作報告和第十屆經費審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并作出相應的決議。

工會十一大的主題是改革,最大亮點也是改革。這次大會提出了工會組織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四項基本職能,并把維護職能作為四項職能之首,這是重要的突破和進步,也對后來的工會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1993年10月,工會十二大召開

召開時間:1993年10月24日至30日

召開地點:北京

出席大會代表:1600人,特邀代表296人;港澳地區工會界代表21人。

代表工會會員數:1.0176億

選舉產生的領導機關:第十二屆執行委員會,執委241人;執委會書記處第一書記張丁華,書記處書記楊興富、李奇生等10人。十二屆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張富有。

十二屆一次執委會上選出的領導人:全國總工會主席尉健行,副主席張丁華、楊興富、李奇生、劉珩、江家福(壯族)、張國祥、方嘉德、薛昭鋆(女)、滕一龍。

重要成果:工會十二大提出的工會工作方針,創造性地解決了維護全國人民的總體利益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履行工會維護職能與履行建設、參與、教育等社會職能的關系問題,是對工會維護職能及與其他職能關系的全新闡釋。

召開工會十二大的歷史背景: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其根本點就是從理論上破除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作為區分社會基本制度的思想束縛,為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奠定了思想根基。南方談話對中國的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其最大亮點之一,就是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黨的十四大后,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并相應地進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使國家的經濟體制逐步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適應。在市場取向改革的新形勢下,召開新一屆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制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工運新方針,已經成為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1993年10月24日,中國工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開幕式,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镕基、劉華清、胡錦濤等出席開幕式。江澤民作重要講話,胡錦濤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發表了《我國工人階級的偉大使命》的致詞,朱镕基作經濟形勢報告。

江澤民在會前接見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和胡錦濤代表黨中央向大會所作祝詞,深刻闡明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事業中,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奮斗方向,以及工會改革和建設的目標。其要點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國要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實現黨的十四大確定的宏偉目標和任務,就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要求工會要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新路徑,努力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

張丁華在工會十二大的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工會工作的方針任務,即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全面履行各項社會職能,充分發揮民主渠道和社會調節作用,團結和動員全國職工,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一方針體現了工會工作的新思路,它創造性地解決了維護全國人民的總體利益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履行工會維護職能與履行建設、參與、教育等社會職能的關系問題,是繼工會十一大提出工會的四項職能后,對工會維護職能及與其他職能關系的全新闡釋。

大會通過了關于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的決議、關于財務工作報告和經審工作報告的決議。

工會十二大的勝利召開,為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工會工作轉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會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據中國工會十八大新聞中心網站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新聞推薦

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