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記者走進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生產車間,看到高檔數控機床裝配線、精密測量儀器生產線上一派忙碌景象。
隨著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項目(一期)建成啟用,高檔數控機床的研發、生產、加工等產業鏈企業相繼落戶基地。“機床是工業母機,機床制造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機床制造業,就是要把工業的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省國資委企業改革處副處長葉心瑜說,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去年10月,《陜西省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印發,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年底要完成70%的改革任務。目前,187項具體任務已完成95項,完成率達51%,推動陜西國企向“新”提質、以“改”聚力,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看布局
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涌現
9月5日,在楊凌秦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試驗基地,“陜單650”玉米長勢喜人。
“和常規育種方式不同,這里的玉米種子從植物基因入手,采用生物育種技術輔助篩選、定向培育,育種效率大幅提升。過去定向改良一個玉米品種需要8至10年,現在選育周期大幅縮短,只需要2至3年就可以達到穩定遺傳,進入審定程序。”楊凌秦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種子科學研究院院長王軒說。
“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加快推進和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項目,對提升種子供給能力至關重要。”王軒說。
今年以來,省國資委緊抓新興產業培育,分別建立《省屬企業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清單》。同時,省國資委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額和營收占比納入考核目標任務,引導國企調整優化產業布局。
目前,陜西在部分新興產業領域已經具備優勢。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等企業在十幾個細分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陜煤集團的10米采煤機是世界首臺超大采高采煤機……
在新材料領域,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鈦板塊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
在生物育種領域,陜西省農作物種子繁育加工基地建設加速推進……
看創新
真金白銀投入助力“智造”升級
在陜煤集團曹家灘礦井煤巷中,一臺100多米長的快速掘進成套裝備旋轉著滾筒破開煤層,一邊向前掘進,一邊支護巷道。“傳統掘進作業有鉆、錨、加固、支護等6個工序。現在鉆錨一體化掘進,只需一個動作就全部完成。”陜西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江斌說,此舉還解決了煤礦中普遍存在的開采快、掘進慢的難題。
除先進的國產設備外,位于榆林市榆陽區的陜煤集團曹家灘煤礦,還率先應用5G-A技術,這在全球煤礦行業是首例。“操控人員坐在辦公室里遙控井下掘進和開采。智能綜采技術、先進的網絡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陜西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存地說。
科技創新,不僅是國企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金鑰匙”,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省屬企業研發投入116.72億元,同比增長16.6%;研發投入強度1.37%,同比增長21.54%;新產品產值516.61億元,同比增長5.8%;新產品貢獻率6.28%,同比增長9.41%。
為推動創新,省國資委出臺省屬企業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20條舉措及相關配套細則,對首臺(套)、秦創原建設等實施專項加分;從省級國有資本預算中列支3億元作為科技創新專項資金。
省屬企業圍繞重大技術需求,聯合高校院所,打造投資多元、靈活自主、面向市場的新型創新平臺,截至目前,累計與62所高校開展科研合作項目430個,自建或聯建創新平臺258個,落地產業化項目13個。
看改革
勞動、人事、分配改革激發企業活力
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點任務是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長安匯通通過股權轉讓、重組整合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方式,盤活了一批存量資產,降低了國有資本在傳統行業和低效無效領域的配置比重,并在多項重大國企改革中發揮了關鍵助力作用。
在啟動一系列“丟掉包袱、結構調整”的改革之后,2020年,秦川機床為進一步做強高端制造主業,向控股股東法士特募資近8億元。按照規定,要完成募資,秦川機床必須剝離所屬的非主業公司——秦川租賃和秦川保理。長安匯通全資收購了秦川租賃和秦川保理。
這次收購實現了雙贏,一方面有助于秦川機床順利募集到建設資金,用于高端智能齒輪裝備研制、高檔數控機床產業能力提升及數字化工廠改造;另一方面充實了長安匯通的金融板塊。
在一系列陜西國企改革中,都出現了長安匯通的身影。
近年來,長安匯通圍繞裝備制造、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累計投資5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正成為構建陜西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力軍”。
“激勵機制激發了企業的內生動力和高質量發展新活力。”長安匯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朋說。
為進一步深化改革,今年,省國資委開展“深化市場化改革專項行動”,大刀闊斧將經理層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省屬二級及以下企業新任經理層成員市場化選聘、新任管理人員競爭上崗等6項工作作為重點任務部署推進。
經過改革,99.8%的企業實現了外部董事占多數,95.4%的企業制定了管理人員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制度。此外,1090戶存量虧損企業治理完成481戶,治理完成率44.1%,整體虧損面下降6.1%。(記者 郭軍)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