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北京卓鐳激光技術有限公司西安子公司調光實驗室內,技術人員在觀察光路。記者 袁景智攝
3年來,陜西光子產業總產值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遞增。全省先后引進31家省外光子產業重點企業,企業數增至300多家,對全國的示范作用日漸明顯
本報記者 蘇怡
創業10年,42歲的陜西小伙兒王濤有了新目標。
“3年內讓西安子公司邁入‘億元俱樂部’!”8月23日,北京卓鐳激光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濤說,今年上半年,西安子公司新廠區投入運營,年產激光器3000多臺,為快速實現產能擴大做好了準備。
作為國內技術路線覆蓋最全的綜合類激光器供應商,北京卓鐳激光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超快、高能激光器設計研發及生產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在實現進口替代的同時,還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營收超1億元。
近年來,隨著光子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北京卓鐳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發展迎來利好。“有資金、平臺,還有陪伴式服務,家鄉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王濤感慨道,西安子公司發展迅速,讓他更加堅定了擴大投資的信心。
光子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新興產業。陜西科教資源富集,西安光機所、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擁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光子產業原始創新能力強、積淀深厚。
聚焦自身優勢,瞄準光子產業,陜西在2021年發布“追光計劃”。3年來,陜西光子產業總產值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遞增。全省先后引進31家省外光子產業重點企業,企業數增至300多家,對全國的示范作用日漸明顯。
最近,光芯片行業頭部企業——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緊對接落戶事宜,計劃年底在西安投資建設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研發中心和應用產品線生產基地。
“外延材料、晶圓制造等產業鏈上游資源在西安。最關鍵的是,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建設的6寸化合物工程創新平臺可以為公司提供中試服務。”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汪洋說,落戶西安是公司擁抱產業鏈“大家庭”的重要布局。
被平臺吸引來的,還有杭州洛微科技有限公司。
“陜西光電子先導院正在建設的8寸硅光中試平臺將解決光子芯片國產化難題,這也是吸引我們落戶的關鍵。”杭州洛微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馮寧寧說,目前雙方已經簽署合作協議,公司正在選址,計劃在西安設立光子芯片全球研發總部和先進模組智造中心,推動光子芯片全面國產化。
省外優秀光子企業引進來了,如何讓這些“金種子”留得住、長得快,迸發出大能量?
科研成果轉化難在哪兒?科研工作者創業看重什么?西科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曹慧濤表示,資金、廠房等“硬支持”很重要,會服務、懂孵化的“軟環境”也很重要。
過去,不少初創光子企業擁有技術,但缺少啟動資金,更缺乏陪伴其成長的平臺和服務,因此難以發展壯大。
為幫助初創企業成長,西安光機所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牽頭成立西科控股、中科創星,專門投資和孵化硬科技企業。在北京卓鐳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種子輪融資中,西科控股成為唯一投資機構,甘當耐心資本,為企業及時注入啟動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多虧西科控股為企業提供早期資金和研發平臺,支持企業發展。”回顧創業歷程,王濤說。
在耐心資本的精準滴灌下,唐晶量子、炬光科技、萊特光電、立德紅外、卓鐳激光等一批創新性、成長性強的光子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如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雙向發力,陜西初步搭建起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光子產業基金群,逐步構建起光子產業創新生態體系,聚鏈成群。
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往往伴隨研發失敗的風險,也離不開高昂的研發投入、較長的研發周期,這些都需要良好的“軟環境”提供支持。
對此,馮寧寧深有感觸:“在初創期,企業可能只有幾片芯片的研發需求,代工廠不愿接單。即使接了,等待的時間也特別長,有可能導致技術被淘汰,對企業發展很不利。”
為降低企業成本和風險,西安光機所與省科技廳、西安高新區等聯合成立陜西光電子先導院,旨在通過提供“稀缺平臺資源+專業技術服務”,為企業架起成果轉化橋梁。
“光子企業的產品各不相同,但在研發、測試和生產過程中,需要一些相同的設備和共性技術。”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總經理助理張曉雷說,陜西光電子先導院擁有超百人的工藝技術團隊、100余臺(套)生產先進化合物芯片的關鍵設備,可為光子企業提供產業前沿技術研究與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服務。
目前,陜西光電子先導院集研發、小試、中試、工藝及測試、小批量生產等服務于一體,培育和聚集了近百家光子企業,聚攏了一批高端人才。
“在西安落戶,不用找人、找錢、找訂單,還能和產業鏈上下游的伙伴合作。”馮寧寧說。
今年,陜西開啟了“追光”新行動。預計到2030年,陜西光子企業將超過500家,著力打造的光子芯片園、光子制造園、光子傳感園等專業化園區將成為全國領先的光子產業聚集地。
“陜西發展光子產業積累深厚、優勢明顯。上半年,全省多家光子產業鏈重點企業訂單漲幅達2至5倍。”曹慧濤說,這束光將迸發出新能量。
秦評
聚鏈成群,“追光”新賽道
牛乃喜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賽道不斷涌現。近年來,陜西實施“追光計劃”,搶抓“風口”產業,取得顯著成效。陜西光子產業總產值高速增長,光子企業超過300家,光子產業聚鏈成群,規模不斷擴大,以集群優勢搶占發展新賽道。
向“新”而行,奮力起勢。光子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新興產業。陜西堅持創新引領、龍頭帶動、融合發展,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協同并進,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光子產業鏈創新生態體系,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在“追光”中競得發展新賽道、贏得發展新優勢。光子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為陜西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硬支撐。
向“優”而進,厚植沃土。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可缺少。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才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光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生態,運用好“鏈長制”工作機制,提高產業支持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建立覆蓋全鏈條的光子產業基金群,加大高層次人才培育引進力度,為光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科技創新的氛圍,加快科研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進程,筑巢引鳳,形成產業聚集“強磁場”。
推動光子產業加快發展,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讓營商環境更優、干部作風更扎實,積極發揮陜西光子產業人才和科教資源富集、產業鏈相對成熟的優勢,讓更多生產要素向光子產業聚集,把陜西打造成國家光子產業發展主陣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子產業生態高地。
責任編輯:胡睿琳
![](http://hbgcmm888.com/d/file/p/2018-05-10/ccf47744f9e5c67dbcbee59b521cb2aa.jpg)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