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本報“迎‘六一’教育大家談”座談會成功舉辦。會議圍繞如何管理好孩子的手機?勞動技能教育是否有必要進行?家庭教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來自我省教育戰線的9名專家及1名家長代表分別就上述話題進行了發言,根據發言我們進行了整理,希望能為廣大職工教育子女提供一些思考和啟發——
陜西省教育學會學術委員,陜西省教育廳師德楷模、師德標兵評委呂志軍
陜西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副主席 唐煜弢
陜西工運學院教師、陜西省首批劍橋少兒英語考官 王凌鴻
陜西工運學院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侯英妮
西安市未央區棗園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潘濤
高新第二學校高級教師、陜西省中小學教學能手 侯娟
北京伊頓教育集團KA兒童之家、KA校園運營服務部總經理 王劍方
西安光影傳媒藝考培訓學校校長 張曉
陜西省三八紅旗手、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夢長安藝術中心創始人 韓風
A 手機不是“洪水猛獸”
唐煜弢:手機除了聯系與溝通的主要功能外,娛樂消遣的信息也越來越豐富,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用手機,相當于孩子在玩手機。我們大人都無法抗拒手機海量信息的吸引力,更何況孩子。所以在對待孩子玩手機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宜疏不宜堵。有的家長為了控制孩子使用手機,采用限制使用時間和激勵性的使用辦法。比如說,孩子在晚上寫完作業后,可以有半個小時玩手機的時間。孩子在期末考試成績非常好的前提下,在假期可以每天有一個小時玩手機的時間。這樣的話,孩子覺得,只有用好的成績才可以換取玩手機的時間,對孩子其實也是一種激勵。
侯英妮:對于孩子手機的使用,很多家長很困惑。有的孩子甚至玩手機玩到不思學業,退學、休學,家長為此痛苦不堪。如何來引導孩子使用手機?比方說,我的孩子喜歡研究恐龍,他的手機一打開全部都是這方面的信息,為了正確引導,周末我就帶孩子去自然博物館,那里有很多恐龍模型,讓他從手機中回到現實,更好地熱愛學習、享受生活。手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家長不必緊張,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從其他載體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由堵變為疏。
家長代表楊永鋒大人離不開手機,怎么讓孩子不碰手機呢?在手機的使用和管控方面,我們做父母的要給孩子做榜樣。我們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抱著手機不放,反過來又要求孩子不許玩手機。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自己除了給孩子在使用手機方面做好表率之外,還要引導孩子,讓他們從手機中獲取更多知識,而不是沉溺于“玩游戲”,這是我們共同要面對的課題。
B 家庭教育應該教孩子什么?
唐煜弢:孩子的成長過程脫離不了三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方向也是全面的素質教育,因而家庭教育更應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就提出在學生中要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再一次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從制度上來講,教育行政部門設有勞動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有課題專家組,有勞動教育基地。學校也在不斷地探索勞動技能教育的方向和課題。從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勞動技能教育這個主題,到日后的教育教學中,勞動技能教育,必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潘濤: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重視文明禮儀養成教育,這不僅是學生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堅持把禮儀教育與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務能力在內的勞動教育相結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
侯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生存的這個社會很大,我們家長都容易把孩子當成私有產品,容易出現“我的孩子我來教育”,卻忘記了我們的孩子也是一個社會人,所以,家長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去教育。另外,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應教會孩子與人為善,要大方一些,有問題、有想法能夠大膽地表達出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學會與人溝通。
張曉: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教育就不存在了嗎?事實上,人的成長不僅僅局限在學校教育的范疇之內,家庭和社會的教育更重要。這一點對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是同樣的。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和非系統知識及其經驗獲得的路徑,其實比只知道在學校里學習系統知識更重要,對每個人的人生也更有意義。
我認為,非正式學習才是我們真正要正視和重視的學習方式。以往我們會把學校教育看得極其重要,但學校教育只占用我們人生當中約20%的時間,我們人生約80%的時間是處在非正式的學習狀態當中。非正式的學習狀態不一定有意識、有目的,但影響人的活動才是教育。非正式學習場所除了家庭,諸如科技館、博物館、實地和工作場所等,當然更包括網絡與虛擬等在線學習環境。
C 專家觀點
呂志軍:要轉變觀念重視勞動教育
如何將勞動教育真正融合到學校教育中?呂志軍提出,應該把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放到同等重要位置,這就需要管理機構和學校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放棄片面追求分數的“實用主義”。
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勞動中去,學校可以嘗試制定由學生打掃公共區域和教室衛生的制度,適度布置家庭勞動作業,根據實際定期開展社會實踐等。調整、創新機制,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聯動的良好機制,改變學生學習、生活方式,倡導勞逸結合。要樹立勞動教育不是耽誤學生學習,而是可以促進學習的思想觀念。量化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將勞動教育排進課表,錄入學生成長檔案,在中考、高考中給予明確體現,提升學生、家庭、學校及社會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知。
侯娟:要多發現孩子優點多鼓勵
“孩子只有不同,沒有不好。”侯娟認為,家庭教育應該多發現孩子的優點,給孩子一些鼓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請不要把孩子的缺點拿去跟別人孩子的優點比!”
侯娟說,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我們所有人都是社會的,要彼此信任。比如孩子在學校的小環境里發生一些問題或者一些矛盾的時候,家長要教會孩子擔當,培養他的責任意識,而不是推脫責任。
現實中我注意到僅有部分家長是先分清責任,其實這樣就對了,而不是上來就責怪別人的孩子,把自己的責任推卸得一干二凈。這樣往往激化了孩子之間的矛盾,使得孩子也斤斤計較。表明上看,好像一時占了便宜,卻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侯英妮:基礎教育應從生存能力做起
“孩子基礎教育做不好,薄弱環節遲早會表現出來!”提及當今孩子勞動能力缺失的普遍性,侯英妮如是說。
侯英妮說,有些生活能力是需要傳承的,不然這種缺失會造成孩子身體的退化。而孩子身體的不平衡會帶來很大問題,今天不出事,遲早會出事。
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侯英妮在大量心理咨詢中發現,現在孩子出現抑郁的情況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一個叫“微抑郁”網絡熱詞,不是說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什么,他們生活得很富足,但他們卻不快樂。
“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帶來快樂,但現在唯分至上的教育模式恰恰讓孩子缺少了這些。”侯英妮認為,孩子基礎教育應從勞動技能做起,從生存能力做起!
王劍方: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王劍方從事幼兒教育20多年,有著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經驗。她認為,幼兒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當前,在幼兒教育問題上,幼兒園與家長的看法很難趨同,但有一點必須步調一致,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王劍方認為,學齡前是孩子思想、品質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教育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教育。幼兒園和家長要同心同德,教會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注重培養孩子集體生活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的榜樣力量最為重要。家長的一舉一動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記。我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讓他們在良好教育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韓風:家長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家長越放手,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強。”韓風說,她在培養自己女兒時也是這樣做的。
韓風認為,家長應該學會向孩子示弱,比如遇到問題時,可以選擇咨詢孩子,“你認為我該怎么做?”來引導孩子邏輯思維的形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孩子培養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培養眼界和見識,而不是唯成績看待孩子的能力,要看重孩子成長的平臺,為其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全方位展示自己。
她不希望培養的是學習機器,而是要塑造一個善良且有才氣的孩子。
韓風坦言,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家長要以身作則,改變自己思想深處的固化思維,要學會向孩子示弱,以孩子的方式解決孩子面對的問題,才能給予他們更多安全感。
潘濤:要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
中華傳統文化講究“善”,“善人者,人亦善之”“善不可失,惡不可長”。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新時代的特殊內涵,要培養學生的“四個自信”,引導學生以天下為己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砥礪品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不妨通過“思政課”引導孩子們從小立志向、有夢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從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堅定不移跟黨走,勇做新時代的奮進者。
學生教育中,家長的陪伴不可或缺。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建立信任平臺,要在點滴中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真正把教育做到心里。
王凌鴻:不要剝奪孩子勞動的權利
要充分給予孩子勞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自己做飯,自己動手洗襪子等等,有助于他們建立自信心收獲自豪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剝奪孩子勞動的權利,一方面是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家長懶惰思想在作祟。”王凌鴻說,人都是在環境中學習和鍛煉的,其實每個孩子對勞動都是充滿熱情和熱愛的,但是現在學生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學業負擔重,可分配時間少,或者家長因為孩子在做家務勞動時會搞得一團糟而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孩子不僅自理能力缺失,還會對勞動產生抵觸情緒。
她認為,“教育是家長價值觀的體現”,家長應該進行自我反思,要充分發掘孩子自身的價值存在,而不是從家長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價值。
張曉:師德教育這一課要補上
張曉老師2008年創業從事民辦教育,對于教育工作他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張曉認為,當代教育仍然離不開一個重要的中間人,那就是教師。他們是知識的傳播者,是辛勤的園丁。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道德教育,因此,對于教師自身的道德水平就必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師德考核是我們現在教育所欠缺的、最應該補上的內容。對于教師提出道德、知識要求的同時,相應地對于教育工作者全社會也應給予對等的尊重。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沒有一個尊師重道的環境,優秀的人才就吸引不到教師隊伍中來,提高教師師德、知識水平的愿望也就很難實現。
唐煜弢:家長應理性對待興趣班
上興趣班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看清楚孩子的成長規律,看他是否真的喜歡,是否真的有特長。強行讓孩子報一些不喜歡的興趣班,會讓孩子疲憊不堪。另外,家長還要識別出各種興趣班的現狀。一部分的興趣班師資非常專業,可以學到東西,而一部分興趣班以牟利為目的,師資很不專業,上這樣的興趣班會浪費時間,而且要考慮興趣班的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
興趣班,我建議要一動一靜。比如說,我的孩子分別報了舞蹈班,一直學到現在。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發現孩子突然對鋼琴感興趣。在我們的引導下,孩子也上了鋼琴班,這樣一動一靜的組合,我們覺得非常合適。以個人的經驗來講,我覺得兩個興趣班足夠,興趣班求精不求多。
參會人員與首批教育論壇專家顧問團成員合影留念(本報記者 劉強 攝)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