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3+1+2”模式將歷史或物理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作為再選科目?為什么首選科目采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再選科目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省教育考試院院長辛華對此進行了解讀。
辛華表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歷史和物理學科分別是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性學科,將歷史和物理作為首選科目之一,體現了對基礎性學科和人才培養的重視,既有利于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也更加符合國家選才的目標導向。
同時,相比現行的文理分科兩種科目組合來講,全省高考綜合改革后,提供了多達12種科目組合供考生選擇,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報其所愿的原則,賦予了考生更多的選擇權,符合改革的初衷,也體現了改革后制度的優越性。
據了解,《實施方案》確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投檔。因此,選擇物理(或歷史)的考生將使用同一物理(或歷史)試卷、考試群體相同,成績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個科目中自主選擇2個科目,由于不同學科的難易程度不盡相同,選考人數有所不同,同一原始分數在不同學科中反映出考生的排位也不相同,因此各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不能直接相加。若將不同學科的原始分簡單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既不公平也不科學。這就需要運用科學的賦分辦法,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一定的規則進行轉換賦分,以等級分呈現,也就是要把原始分計算的“絕對分”轉換為按等級排名計算的“相對分”,既保持考生每個考試科目的原始分排名順序不變,又能較好地解決不同選考科目之間成績可比性和可加性的問題,不僅保障了考生權益,也有利于高校招生錄取。本報記者 李旭東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