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村村史館牌匾 雨騫 攝
四皓村地處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鎮翠華山下,建村久遠,有史可查的記載漢初即有。漢唐時代,長安作為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著全國的精英。太乙山(即翠華山)上高人隱士、達官將相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山下的四皓村也不會寥落,因而其歷史遺跡也遠近聞名。
在四皓村南部,曾建有一座太乙宮,傳說是為了紀念太乙真人而修建的。雖然此宮已成遺跡,但太乙宮這個地名一直流傳下來。
太乙真人是道教尊崇的上仙,道徒們又稱他為太一真人、泰一真人,后來又尊其為太一救苦天尊。在民間,太乙真人在眾多神仙中名氣并不是很大,更多人是從神魔小說《封神榜》中知道這位神仙的。在小說中,太乙真人是教主元始天尊的弟子、哪吒的師傅。
四皓村的村名是以漢初“商山四皓”而得。西漢惠帝為了報答四皓幫他登上皇帝寶座,在南山修四皓廟。據傳說,“四皓”是秦朝七十位博士中的四位,因秦始皇法制嚴苛,實行焚書坑儒,而被迫隱匿于商洛山中,人們稱其為“商山四皓”。四皓其一是東園公,姓唐名秉,字宣明;二是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三是綺里季,姓吳名實,字子景;四是甪里,姓周名術,字元道,也稱霸上先生。秦朝滅亡,天下大定后,劉邦非常仰慕“四皓”之名,屢次派人召請,四皓卻都不奉命,仍隱居在商山。到劉邦晚年欲廢太子劉盈,另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百計用盡卻無濟于事后,忙按照張良的計謀,帶太子親筆書信來商山迎請四皓,他們才欣然出山,佐助太子,當時就居住在今天的四皓村。四人皆年過八十,須眉皓首,衣冠魁偉。劉邦見后大驚,認為太子已羽翼豐滿,從此取消了改立太子的打算。劉邦死后,太子劉盈繼位,即漢惠帝。他十分感激四皓,欲封官爵,四皓卻謝而不受,返回商山過著隱逸生活。兩千年來四皓知行止進退,視富貴如浮云的品質,備受歷代文人頌揚,其高風亮節亦在民間廣為流傳。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貶任商州團練副使的王禹偁就曾在《四皓廟碑》中稱:“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唯圣人乎。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劉,知存也;應孝惠之聘,知進也;據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具備,而正在其中矣。先生非圣而孰為圣乎!若其禮秦而不避,則焚書坑儒,高斯之流也;漢危則不出,則素隱行怪,巢由之徒也;應高祖之命,則溺其冠而騎項矣;據孝惠之聘,則功不立名不稱矣。引而申之,先生可謂全德矣!”
早在漢朝,曾在四皓村北建有四皓廟,宋《長安志》載:此處四皓廟于唐代曾重修。該村的名字在清嘉慶《咸寧縣志》記載為四皓神村,《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為四皓村。□楊洋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