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長孫皇后就出生在陳倉區香泉鎮王家莊村,村子也因此聲名遠播。憑借這樣的歷史淵源,如今的王家莊村深入挖掘長孫皇后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集吃、住、行、游、學、娛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示范村和集觀光、體驗、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特色村。2023年,王家莊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近日,筆者來到有著“長孫故里、靈秀之鄉”美譽的王家莊村,探尋古老村落的獨特魅力。
賢德皇后傳美名
長孫晟之女。她 8 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從小愛好讀書,知書達理、賢淑溫柔、正直善良。13歲時,她嫁給李世民,成為太宗的賢內助,多次替朝臣求情,保下房玄齡,力挺魏征,為朝廷留住人才。長孫皇后一生謙虛謹慎,勸太宗不要給自己的哥哥太多權力,堅決不利用裙帶關系搞特權。她貴為皇后,卻過著儉樸的生活,甚至臨終時還請求薄葬。貞觀十年(636年),35歲的長孫皇后去世,謚號“文德皇后”,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曾筑樓望陵懷念;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李治又尊母親長孫皇后為“文德順圣皇后”。
在王家莊村立有一塊石碑,上書“長孫皇后父母之墓”。該村黨支部書記劉金德向筆者介紹說,香泉鎮的得名,傳說是因長孫皇后回娘家,曾在此地泉中沐浴,泉水從此凝香。之所以說這里是長孫皇后的娘家,也是因為附近的車轍村、九龍山、旋瓦山等地名都與長孫皇后有關,傳說她回鄉省親時曾在這些地方留下足跡。“‘高山飛鷹鷂,深谷鳳來朝’,長孫皇后故里之說雖待考證,但村里人世世代代對此深信不疑,大家傳頌著皇后的賢良淑德,也傳承并發揚著皇后的賢德。”
在王家莊村,每月一期的故事講堂,由退休教師孫善成講述,內容包括長孫皇后崇德向善、扶危濟困等故事。村上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培育淳樸民風,傳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長孫皇后展現出來的厚重品德,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使我們在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等方面深深受益。我們大力弘揚賢德之風,年年評選道德模范、先進典型,村上鄰里關系和諧,村民互助互樂,鄉風文明 向 上 ,大 家 向 善 向 美 的 意 識 也越來越強。”劉金德說。
唐代建筑訴古韻
王家莊村有一座古院落,名氣很大,人們稱之為孫家大院。孫家大院建在村中地勢較高的地方,坐西朝東,一條小溪從院子北邊流過。遠遠地就看見院內的老房子飛檐斗拱、雕龍畫鳳,異常精美。據說這座古院落始建于唐朝,后經多次修葺,建筑古樸典雅,處處彰顯著中國傳統建筑的藝術美感。
筆者看到,這棟老房子長約 15 米,屋頂為歇山頂,上有一排雕刻燒制而成的青磚裝飾,屋檐下還刻有各種花卉圖案,木質門窗雕花精美。最醒目的,當數鑲嵌著的三塊匾額,左右兩塊分別書有“業廣惟勤”“功崇惟志”,中間一塊刻的是“耕讀家風”,三塊匾額都是 2 米見方,字跡清晰,保存完好。劉金德告訴筆者,他聽村里的老人說,清朝嘉慶年間,村里出了一個大人物,在方圓百里都赫赫有名,朝里的文武官員路過香泉都要登門拜訪他。這座房子曾是他家的住房,后又轉賣給自家親戚,幾經輾轉,直至近些年,在村上和相關部門的保護下,老宅才得以較好保存。
劉金德感慨地說:“現在尚能這樣完整保留下來的院落已經很少了,孫家大院訴說著村子的歷史,傳承著優秀古建筑技藝,是后人感受村莊文化的好地方。”自從王家莊村成功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后,很多游人也紛紛到村子里感受古村落的獨特魅力,這座古建筑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農旅融合促振興
村莊靠山面水,四周山脈綿延、風光秀麗,河川上灘石堆積,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觀,山水相映,自成佳趣。村莊山坡梯田排列,村中手繪歷史墻展現新農村的風土人情,唐風精品民宿為鄉村旅游注入活力……近年來,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王家莊村也走上了農旅融合的發展道路。
筆者看到,在新修的文化廣場上,長孫皇后鄉居圖浮雕墻格外醒目,浮雕刻畫了“長孫牧羊”“搭救二郎”等六個民間傳說故事,生動傳神。在廣場兩側,擺放有唐代仕女雕塑,體現唐韻特色。在廣場東邊,一處荷花池正在加緊施工。劉金德介紹說,荷花池預計 6 月完工,建成后池中荷花盛開,池中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小亭子,非常適合游人拍照打卡。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王家莊村依托特有的文化底蘊和自然風貌,成為陳倉區農旅融合示范村,先后打造出怡心小筑、知青小院、紅色主題小廣場、研學中心等,每年接待各地游客達 1 萬余人次。為了讓景區更有“靈魂”,群眾還自發組織成立長孫文化研學中心,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向村民和游客講述一代賢后的故事。
村上還建起了王家莊村產業觀光示范園,融合花椒、甜柿子、中藥材種植,黑土豬、肉牛養殖等產業,帶動全村 200 余人就近就業。去年,村民年均收入達21500元。“我們還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豐富業態,并動員村民學習使用直播平臺,不斷提升‘長孫故里’的影響力,打造‘以鄉村文化為魂、以村落老宅為韻、以特色創意為興’的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讓群眾的幸福感更滿、獲得感更足。”劉金德充滿信心地說。 □羅琴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