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角色賀天龍的扮演者孫亞東(左)在后臺默戲。
4月15日晚,持續的掌聲和叫好聲在西安易俗大劇院里接連響起,金雞獨立、飛叉下桌、鞋踢上冠、擰身跨腿……戲曲中武生行當的絕活樣樣拿捏到位,看得現場觀眾眼花繚亂。然而,濃妝的油彩擋不住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你很難想象這場精彩的秦腔經典劇目《雁蕩山》是由一群十五六歲的孩子們完成的。
秦腔傳承關鍵在于后繼有人。為解決秦腔藝術人才培養儲備問題,2017年,西安秦腔劇院成立了“秦腔委培班”,面向全國招生,委托西安市藝術學校對層層遴選出的117名學員進行培養,同時易俗社和三意社兩家百年劇社派出骨干成員進行教學輔導。為了給小演員提供表演舞臺和發展平臺,依托西安演藝集團組建秦腔青年實驗劇團,以“教學與習藝相融、畢業與就業同步”為目標,實現秦腔劇種人才培養。經過五年的學習和磨煉,青年演員們將在6月走上實習崗位,成為秦腔藝術蓬勃發展的新生力量。
在當晚的揭牌儀式上,屈巧哲、王新倉、李淑芳、譚建勛、竇鳳琴、李東橋六位“梅花獎”演員受聘成為秦腔青年實驗劇團藝術指導。據了解,劇團已排演出《白蛇傳》《楊門女將》《雁蕩山》三部劇目,未來將繼續排演優秀劇目,為秦腔文化增光添彩。期待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劇團,帶著古老的秦腔藝術“重新出發”。
本報記者 劉強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陳青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