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總工會幫扶雙元村群眾脫貧工作見聞
劉君主席((右一右一))幫貧困戶插秧
5月17日上午,漢中市總工會全體機關干部來到城固縣天明鎮雙元村,走村入戶,分別與他們各自結對子包幫的貧困戶促膝相談,商議脫貧大計,明確幫扶措施,共同決戰脫貧攻堅。
面對市總工會扶貧工作隊為每個貧困戶送上門的300元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和兩袋復合肥料,以及工會扶貧包幫干部的真心實意,四組貧困戶譚詩忠感激地說:“謝謝,謝謝!扶貧干部,你們辛苦了!”
市總工會副主席、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成寶華告訴記者,三四年前,雙元村在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指引下,絕大部分群眾依靠辛勤勞動已經告別了貧困,只有少部分家庭因病因殘疾等特殊原因沒有脫貧,而這也成為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針對現狀和實際困難,市總工會迎難而上,三年多來對該村的幫扶工作成效不僅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好評,而且在省、市、縣多次明察暗訪和檢查考核中得到了充分肯定。給群眾吃上“定心丸”
“種沒有種元胡,收成咋樣?”“過去種的不多,收成還不錯,今年秋季打算種兩畝地。”在貧困戶譚詩忠家里,成寶華詳細了解其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后,具體落實了今年的產業發展幫扶措施,方才放心離開。
返回的路上,成寶華告訴記者,這次扶貧工作隊的任務就是走進聯戶幫扶的貧困戶家中,認門,認人,確認幫扶措施,讓貧困群眾心里吃個“定心丸”。
記者采訪了解到,按照“九條紅線”等具體要求,經過當前的數據清洗和群眾公開評議,全村今年精準識別貧困戶21戶40人。對此,市總工會扶貧工作隊迅速研究制定了針對性幫扶措施,其中產業幫扶3戶8人,搬遷幫扶2戶4人,房屋改造幫扶5戶8人,醫療救助幫扶5戶13人,社會保醫療救助幫扶5戶13人,社會保障兜底幫扶6戶7人。同時,對已經脫貧的78戶進行鞏固提高,確保他們長期穩定脫貧。
“市總工會的幫扶思路清晰,措施具體,作風扎實。”村黨支部書記劉慶祥說,“有他們的幫扶,我們村的干部群眾心里都非常踏實。”
采訪當日,記者在該村的一塊稻田內看到,市政協副主席、市總工會主席、扶貧工作隊隊長劉君兩腿褲管挽起,正在幫助貧困戶插秧苗。“有這樣的領導帶頭,貧困群眾咋能過不上好日子?”劉慶祥告訴記者,從4月初到5月17日,劉君主席就到村里來了5次,以往也是三天兩頭往村里跑,每一次來他都要挨家挨戶走訪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下轉二版) 。ㄉ辖右话妫
不僅如此,三年多來在幫扶該村貧困戶脫貧工作上,市總工會扶貧工作隊堅持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找準癥結,逐戶制定幫扶計劃,明確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調研摸底、一家一戶一本臺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結對幫扶、一家一戶回頭跟蹤扶貧效果”,確保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采取對幫扶責任人和幫扶實施情況實行檔案管理,進行認真考評,促使幫扶措施落到實處。
市總工會扶貧工作隊在加強幫扶政策和幫扶措施宣傳的同時,還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請市文化館的文藝工作者創作編排小品等文藝節目,到村里為群眾進行專場演出。此舉作為文化扶貧的一個鮮明亮點,被當地干部群眾津津樂道。
村文書胡瑞林說:“特別是劉君主席自編自演了的節目,極大地鼓舞了當地干部群眾的信心。”讓脫貧致富有“抓手”
看到劉君主席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唐自富,因地制宜發展元胡等中藥材,實現純收入16多萬元的事實,在全村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激發了群眾創業的熱情,也讓貧困戶大大增加了發展產業的干勁。
二組陳加定,家里五口人,2015年在原地拆舊重建了4間兩層樓房,實現了安全和寬敞住房之后,去年種植中藥材元胡2畝、烏藥3畝,年底銷售收入2萬多元,還購買了3頭牛,以此當年實現了脫貧。
市總工會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的簡?≌f:“元胡、烏藥種植,這是一項短平快的產業項目,當年種植,當年見效,適合全村群眾參與發展,并已經成為當地致富產業項目。”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了大力培育發展主導產業,幫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掌握一個具體的“抓手,”市總工會扶貧工作隊經過充分調查研究,發揮高華明、汪慶順等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聘請技術員深入到村組舉辦元胡、烏藥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班,引導幫助貧困戶發展藥材種植產業。去年全村發展460多畝,畝產值達到4000多元。同時,以張兆華、覃成兵、張小剛等養殖大戶為依托,通過技術、資金幫扶,帶動一部分貧困戶發展養殖業。
在技能幫扶上,他們還采取以農民種植、養殖技術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為貧困戶提供各種免費技能培訓,使每個貧困戶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確保貧困戶家庭成員有一人能夠穩定就業,有一個產業項目穩定增收。
在產業發展資金幫扶上,協調當地金融部門對重點貧困戶給予信貸資金扶持,有效緩解貧困農戶生產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引導貧困戶向金融部門和互助資金協會借款發展產業,督促貧困農戶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家庭經濟可持續發展。
“通過指路、帶路發展產業,再給予技術、資金等方面扶持,我們村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元胡、烏藥、花生為主的種植產業和以養豬、養牛、養雞為主的養殖產業,而這也將成為全村長遠發展的產業項目。”胡瑞林說。改變村貌解決“難事”
那是去年仲冬的一個夜晚,村委會門前的廣場上,30多位村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跳起了廣場舞,一時吸引了周圍很多前來看熱鬧的老人和小孩。此后,廣場舞成為了這個小山村每天固定的一道風景。如今,該村處處是歡聲笑語,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市總工會扶貧工作隊對該村的幫扶,不僅是對貧困戶的幫扶做到真情實意,真抓實干,而且全村一系列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難題,隨著他們進駐該村后,先后得到了逐一解決,并促進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變。
劉慶祥在記者面前如數家珍:“市總工會幫扶村里以來,爭取資金改造了U渠2000多米,解決了400多畝土地的灌溉問題,提升了三個村民小組群眾的生產條件;結合危舊土坯房改造,集中改造了一批群眾的危房;對貧困人口居住環境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嚴重滯后的地方,幫助改善了通路、通電、通水條件;為村委會配備了空調、冰箱、電腦等物品,改變了村委會辦公條件;安裝了15盞路燈,修建了500米防洪堤。”
“感動我們干部群眾的事情還有很多。”劉慶祥說,今年市總工會爭取各方面資金投入350萬元,計劃在村里建設和完善9大基礎設施工程,比如:道路硬化、新修道路、道路綠化、新裝路燈、建設公廁、新建垃圾轉運站、建垃圾箱、河堤砌護、建提升蓄水池等等。目前,已經啟動實施了7項工程,其中3項工程已經建成。
“感謝市總工會的幫助,才讓我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看到村容村貌不斷發生的變化,村民楊建光激動地說。
三年多來,市總工會扶貧工作隊幫助該村解決了產業難發展、貧困群眾難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難突破等諸多實際困難和發展瓶頸問題,有力促進了全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800元。本報記者楊志勇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