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應多給農民工一些關愛
——富平縣農民工情況的調查
擁有76萬人口的傳統農業大縣的富平縣,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農村富余勞動力達23.8萬人,其中以各種形式在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從業的約有3.9萬人。大約有2萬人分散在鄉鎮加工制造等傳統特色產業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到外地打工謀生。目前,農民工已成為縣域經濟建設的主力軍。據初步統計,去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占全部收入的21.2%為工資性收入。
特點
農民工中有70%多的是年齡大多在18至30歲之間,年輕力壯少文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顯得綜合素質不高。這些農民工大多分布在運輸、建材、建筑、加工制造和餐飲服務行業中,在這些行業中多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和重體力勞動,強度大,收入少。有些從事傳統特色產業的如花炮、石刻、柿餅等加工工作的基本都是季節工。農民工往往不計較干什么工作,不論苦臟累險,只要能掙到錢,覺得比農村好,就像候鳥一樣,東奔西跑。他們到處找活干,流動性大,適應性強,似乎除了掙到錢而外,沒有過多的期望。
問題
從縣工會的調查來看,突出的問題是農民工的勞動權益問題,農民工迫切希望社會多給他們一些關愛,讓他們活得像個工人樣。主要問題是:
工資待遇低,同工不同酬。縣工會抽查了10戶企業,其中月工資500元以上的3戶,500元以下的7戶,拖欠工資的4戶,最長的拖欠7個月工資。實行計件工資的企業,把勞動定額提得很高。工人在8小時內無法完成,不得不加班加點。有的行業同工不同酬現象也相當突出。
勞動合同簽約率低,勞動權益無保障。除國有改制企業之外,大多數企業用工不規范,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也有“霸王合同”,規定工人的義務多,權利少。有些企業主把事先打印好的條款交給農民工簽字,甚至有的干脆由管理人員代簽,統一保管,農民工根本不知道有沒有勞動合同。
超時勞動,農民工沒有休息權。據調查,80%的農民工每天勞動時間超過8小時,根本沒有加班工資;90%的農民工沒有正常的休息休假時間,長期超時勞動,加之飲食補充不上,嚴重侵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勞動條件差,人身安全難保證。有的企業生產環境簡陋,勞動保護條件差,職業危害嚴重。縣某一企業印刷車間的工人在散發刺鼻油漆氣味的環境里工作,沒有防護措施,工人出現頭疼惡心現象。回收廢料車間里大量的廢編織袋雜亂地堆放在高溫機器旁,極易造成火災事故。特別是那些家庭式花炮生產,事故隱患、安全保護問題則是更多。
農民工普遍缺乏社會保障意識。大多數農民工沒有參加養老、醫療、工傷保險,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主要的是企業主為追求利潤不愿在增加勞動成本上多花錢,不給農民工繳納養老、醫療和工傷等社會統籌保險。由于農民工組織化程度低,多數是由朋友、熟人、親戚召集而來,碰到權益受侵害,往往拉不開面子。一些企業主的阻撓,他們很少加入工會組織,缺乏利益表達和權益維護的渠道和載體,不能借助組織的力量得到解決。借助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維權的成本讓他們難以承受,因而他們往往不得不選擇放棄自己的正當利益的維護。
對策
農民工是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創造者,他們的權益和困難更需要社會多方面的關愛。首先我們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把它們吸引到工會組織中來,結合縣域實際組建社區工會、行業工會、民辦學校、民辦醫院工會和人才市場、職業中介、家政服務的行業聯合工會等,既形成集體力量來改變農民工在勞動關系中的失衡狀態,又為他們提供接受工人階級的教育,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權利的條件。同時,勞動部門監督和指導企業完善勞動用工制度,加大勞動監察力度,保護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職業健康權、生命安全權和女性農民工的特殊權益等。其次,建議司法部門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和法律援助,人民法院要優先受理并執行,切實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第三,必須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農民工隊伍。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做到先培訓后就業,先持證后上崗,引導農民工學技術、懂技術、愛技術,打造具有富平特色的農民工拳頭品牌,把富平農民工推向全省乃至全國。
■惠瑛娥 本報記者 王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