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年尾歲初,各級組織或單位領導總是要對困難戶進行一些補助或救濟,送些錢糧上門,這無可厚非,更無須指責什么。此舉體現著一定地關懷群眾痛癢和關心群眾疾苦,對組織或領導所做此事的一種肯定。
但是,竊以為,絕不可在此就大做、狠做文章,特別是虛的文章。前幾天,不是就聽說某地有位父母官在秘書跟他講,攝像記者突遇急事來不了時,這領導竟將提前安排好慰問困難戶的活動取消。究其原因,很簡單,就是自己為民排憂解難的所謂高大形象記錄不下來,也就在電視里無法播映。還有一則類似、且唱出高調的例子,好讓人倒胃口。此報道曰:“某單位的某某領導一天走訪10余戶貧苦家庭,送去大米、白面500余斤,現金1000余元,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
試想,一戶平均投50斤糧食,一百元錢,到底能解決得了多么大的實際困難?一些人再喜歡高調,也不能這樣虛,這樣太不能自圓其說了嘛!可這樣想,與其講年年送點糧、送點錢入戶,還不如弄清原由,從根本上去幫助他們脫貧。有句哲語說得好,“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我們的有關組織,有關部門的領導平時將困難群眾的事,切實地放在心上,分析那些困難戶困難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下崗、沒有再就業呢,還是沒有掌握好應有的“生財”之道,還是別的什么原因。總之,要滿腔熱忱、想方設法地去解決根本問題,多給一些實質性地關愛,就像有人一針見血所說的,要把困難群眾的事當成他們自己家的事來辦,保證辦得快,又辦得好。
所以,群眾困難不是小事,無須唱虛調,更不可唱高調,要靠各級組織和領導扎扎實實地去做深、做細才行。
■江舟 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