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鄉鎮均建立了工會組織,但沒有工會專職干部的卻極少。某縣共有鄉鎮46個,46個鄉鎮均建立了工會委員會或設立了工會工作委員會,由于沒有編制,這些工會委員會的主席、工會工作委員會的主任,或是由鄉鎮黨委副書記兼任,或是由副鄉長、副鎮長兼任,還有的甚至由鄉鎮黨委或政府辦公室主任兼任,有一個鄉竟然由教育專干兼任……
實事求是地說,一些鄉鎮的兼職工會干部在承擔法律和章程賦予的職責上確實盡了心,努了力,但他們不僅要干工會工作同時還要做其它工作。他們沒有“分身術”,一雙手又能按幾個坑?而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鄉鎮兼職工會干部不認真履行工會職責的也不在少數。在這些干部看來,自己反正有一個職位,工會干部一職不過是“兼兼”而已,工會工作抓不抓,抓好未抓好,對自己影響不大,所以該管的事不管,該開的會不開,該舉辦的活動不去組織。如此,一些鄉鎮工會也就徒有虛名、成了擺設。
在鄉鎮一級中,大都設有環境保護、計劃生育、共青團等等專干,但沒工會專職主席或主任的鮮見,配專職干事的基本沒有,這確實就有些不正常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靠田吃飯”的純農戶較之以往少了許多,鄉鎮企業、合資、個私和民營企業在廣袤的農村如雨后春筍,有的甚至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如此,靠工資作為穩定收入的勞動者當然也就日漸增多。凡是有企業的地方必定有職工,沒有職工也就不會成其為企業;而有職工的地方都必須建立工會,各地對這方面都有要求,《工會法》對此也有明確規定。那么在管轄的企業眾多、職工也眾多的鄉鎮一級,雖建立了工會組織,但卻沒有工會專干、工會工作如何開展?這不是“擺設”又是什么?
鄉鎮工會因無“編制”而沒有工會專干的現象,嚴重制約了工會的組織建設,影響了工會的作用發揮,對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十分不利,于鄉鎮所管轄的各類企業的健康發展無益,確實應引起有關黨政部門和上級工會的高度重視。 ■
責任編輯:sxworker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