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家過生日
日期:2024-08-13   來源:陜工網

王建贏 攝

  “今年的生日過得很有意義!”我雙手捧起這碗生日長壽面,異常激動地向眾文友深表謝意。

  是的,今年的生日過得非同尋常——這是我1978年1月離開老家耀縣(2002年6月18日撤銷耀縣,設立銅川市耀州區)到安康鐵路分局、以至后來調到航天四院、公安洪慶分局工作至退休以來46年間在老家第一次過生日,且又是這樣特殊的場合。

  前幾天,接到耀州區文聯、耀州區作協、耀州版權管理中心將舉辦“謳歌新時代 悅讀新耀州(第1期)•宋林科《我寫我心》散文集讀書分享活動”的邀請。為了能夠按時參加,我提前一天就從西安回到耀州。8月2日上午提前到耀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活動現場,但見高朋滿座,熟友具多。耀州區文聯(作協)閻新紅主席主持活動熱情洋溢;仁兄宋林科介紹創作歷程情真意切;才女梁紅艷、馮欣悅的誦讀聲情并茂;嘉賓劉平安、王建贏、呂學敏、陳忠海、東籬、楊五貴等作家、評論家的評析發言交流鞭辟入里,灼見真知,我以《情到深處皆成文 ——宋林科<我寫我心•散文集>審讀后》為題的發言也忝列其中;耀州區委宣傳部孫文光副部長的總結高屋建瓴。20多位文友和耀州區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朋友歡聚一堂,共同分享了《我寫我心•散文集》的成功,共同見證了“謳歌新時代 悅讀新耀州”的閃亮啟幕。整個活動典雅、嚴謹、活躍、精悍,內涵深邃,輻射力強,意義非凡。

  會畢,就在林科兄簽名贈書之際,作家呂學敏、李擁軍兩位賢弟和我移步大廳暢諞。擁軍弟對我說:“仁兄的發言激情飛揚,精氣神十足。貴庚?”我答:“明天是我68歲生日。”學敏弟說:“那是要慶賀的!”擁軍弟又說:“慶祝都在前一天,今天正好!”我說:“不值,不值。愧對歲月!”兩位賢弟異口同聲:“祝福仁兄!”我又答:“感謝二位賢弟!說漏嘴啦!”三人哈哈大笑。我們還在說笑時,耀州區文聯(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何曉菁女士招呼大家合影留念,記錄這美好的相聚時刻。

  對于過生日,我好像就沒這一意識。兒童、少年時期,婆和媽給我一個煮雞蛋:“今天是你X歲生日,你屬猴,是1956年8月3日在咸陽人民醫院生的。”漸長,更少了這個概念。18歲生日時,收到父親從任教的咸陽機器制造學校寄回一信,信上開頭說:琦兒18周歲啦,就是成年人啦,就要以成年人的要求去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勞動,努力磨練,努力克服困難,努力不斷地學習,努力將所干的事情干好。接著詢問了我高中畢業回鄉(1969年居民插隊到耀縣寺溝公社張郝大隊第四生產隊)勞動和在大隊試驗站任副站長兼農業技術員及家里的情況,后邊叮囑我作為家里的老大要照顧好在鄉下的你婆、你媽和你小弟,(我爺在城里上班,大弟在城里上高中)把家里的擔子擔起來。這就是父親對我的“成人禮”寄語,對我的教育和鼓勵。

  日子在一天天地過,一年又一年。與生日相關的記憶是零碎的又是真切的,尤其1983年的生日。那年7月31日下午4時后,安康遭受四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漢江決堤,頃刻安康城一片汪洋。次日清晨,我們安康鐵路公安分處的民警最先過漢江,只著短褲,頭頂國徽——代表公安標志的大檐帽,勒緊襻帶,奮力搶救逃命到屋頂、樓頂的群眾,不停地背老人、抱兒童到安全地帶。中午安康鐵路地區食堂為我們送來饅頭,但沒一人吃,都給了受災群眾。我們渾身上下全是污泥,直到晚上十點多返回江北的單位,連續十六七個小時不知救了多少受災群眾,又有多少戰友不同程度地受傷。我在水龍頭旁沖洗完全身,脫解放鞋、抬腿在池沿洗腳時才感到左腳掌疼痛,一摸從腳掌拔出個釘子。這幾天一直極其緊張地參加抗洪救災。8月3日我27歲生日這天是這樣度過的:急匆匆地吃完早飯,就去江北鐵路住宅區清理淤泥。午飯急匆匆吃后即到安康鐵路分局防疫站采訪大災后防大疫的舉措,一個半小時后回公安分處辦公室,一小時完成寫稿和電話向報社發稿。緊接著與分處下屬各車站派出所通話,了解沿線抗洪救災等情況。其間不時就有上級西安鐵路公安處的電話打來了解情況及下屬所、隊的電話情況報告。匆匆晚飯后,即梳理搜集、報來的各種情況,分類整理成簡報上報領導,上傳,下達,一直忙到晚上零點。趴在辦公桌上迷糊一個多小時,下夜不到兩點又和另一同志趕到江北住宅區接值2至4點的班、巡邏。數月后,安康地區舉辦抗洪救災書法美術攝影展覽,我有感而發的行書中堂“水漫金州四百載;聲振華夏第一城”展出。

  還有一些關于生日的記憶,至今仍舊歷歷在目:2002年,46歲生日這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為我頒發了高級政工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2011年,55歲生日翌日,加入陜西省作家協會;2016年8月3日,是我60歲的生日,從這天起就標志我退休了,但我仍在執行航天產品鐵路押運任務前往北京航天基地的路上……

  一個時期,我的工作崗位是科研生產保衛,重點做了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產品押運,是產品安全交付極其重要的環節,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無論是前往北京、上海、天津,還是酒泉、西昌、太原,或是萬源、涿州、晉城、南寧、柳州、清水、瀏陽、湛江、高碑店、庫爾勒、阿拉善左旗……共計79趟,既是2003年5月“非典”最嚴重時期、2003年10月19日小弟士圖病逝和連續兩年及另一年計三個春節都是在押運途中過的,為此我寫了散文《押運途中過大年》在《人民公安報》發表,被《中國航天報》等多家報刊轉載。神舟五號、神舟七號逃逸系統就有我參與將其護送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建立的《押運工作紀實》記滿了4本,始終牢記使命,堅守責任,精細嚴實,問題在先,防范在先,并及時妥善處理了十多起不安全因素,從未出任何問題,確保了趟趟安全,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尤其是2007年10月17日凌晨1時23分,產品車停在石家莊上行到達場(四場)七道,我即下車巡查,突然發現產品車停的位置上行左側緊旁邊有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爐,我立刻意識到其嚴重的危險性,馬上到旁邊的車號室說明身份和情況,并詢問站區領導及電話,得知后,當即與石家莊值班站長遲站長通話,告知身份和情況及車次并要求立即將車調走。遲站長表示這列車剛到,要檢車、試風后需三個多小時才能解體調車。但是作為押運公安的我意識到產品的重要性和情況的極其危險性,堅決重申問題的嚴重性,要求立即調車,并對遲站長說:“你如果解決不了,告訴我你上級的電話!”放下電話后,我趕緊又回到火爐處值守,遲站長提出用水撲滅火爐,我憑著已儲備的知識和多年的工作經驗,堅決制止了這種錯誤的方法,因為撲火時將會產生大量的煙火,這樣更加危險。過了一會兒,我再次給遲站長打電話,要求盡快調車并確定時間,在我的再三催促要求下,遲站長表示3時調車。在調車之前,為防發生意外,我和車號員用鐵絲將火爐房的門擰上,我一直堅守在火爐房旁,直到凌晨3時,我第四次撥通遲站長電話,傳來了調機已發車開往四場的消息,3時19分,調機終將產品車牽動,我緊懸的心這才放了下來,至此我整整在產品車處堅守了2個小時。從發現險情到調機牽動產品車,我以一個航天公安特有的“嚴”的作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正確果斷處置了特大險情,制止了不堪設想的事故發生。圓滿完成任務返回后,四院領導在科研生產會上講:“馬士琦同志對這次押運途中險情的處置方法正確、處事果斷、措施有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航天人特有的安全意識,嚴格履行職責,避免了一起特大事故的發生,確保了產品安全和及時交付。”隨后記者采訪,在《現代軍工》等報上發表題為《軍品車突遇大火爐……》的通訊。

  為此,我創作了《航天衛士之歌》,航天作曲家屈宇龍先生譜曲,被廣為傳唱:

  頭頂國徽,

  手握利劍,

  立足航天,

  正氣凜然。

  牢記神圣使命,

  法令政策如山。

  我們是祖國航天的保衛者,

  征服太空有我們的貢獻!

  機智勇敢,

  團結奮戰,

  嚴慎細實,

  防患未然。

  斬斷罪惡黑手,

  劈開風雨雷電。

  我們是祖國航天的保衛者,

  鞏固國防是我們的心愿!

  還有我和一位先生的生日巧合。

  2022年4月29日,值陳忠實老師逝世六周年,著名軍旅作家、陜西省秦腔藝術研究會會長、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韓懷仁教授、知名詩人(尤以信天游為優)、洪慶文化藝術協會路桄暢會長和我清晨至白鹿原下西蔣村先生墓園憑吊,向先生敬獻白黃菊花一束,我給先生點燃香煙三支。我們三鞠躬后,韓教授代表我們向先生簡要地報告了洪慶乃至灞橋這幾年文學藝術的蓬勃發展情況,又恭讀碑面:“先生‘生于公元1942年8月3日,卒于公元2016年4月29日’。”“我也是8月3日生,1956年。”我說。路會長說:“陳老師比你大14歲。”韓教授說:“同一天生日,很巧。”接著我口占道:

  白鹿原 櫻桃燦

  祭先生 逝六年

  一枝筆 天地間

  民族魂 千秋膽

  神思從記憶回到現實。歲月悠悠,當下最美。

  讀書分享活動合影后,受林科兄相邀,大家移步阿龍飯莊共進午餐,席間歡聲笑語,情愫盎然。吃到一大半,飯莊服務員端上一碗清湯面!躲~川文苑》總編、作家、詩人李擁軍先生對大家亮聲講:“明天是馬士琦老師68歲生日,慶賀都在前一天,給馬老師敬上一碗生日長壽面以表慶賀!”服務員恭敬地雙手將面置于我面前,我道聲“謝謝!”一看里面還有一個荷包蛋。大家紛紛十分熱誠地向我祝賀!并高唱起《生日歌》。我十分感動地雙手高高捧碗鞠躬,向諸位鄉黨文友連連致謝!使午餐達到高潮!

  銅川市鄉村振興局原調研員、作家王建贏先生高興地說:“馬老師請吃面,一會涼啦,我們大家要看著你吃!”我十分激動地將面挑長,大口大口地吃完,就連荷包蛋、略帶酸很可口的湯也一口氣吃、喝完。大家又是熱烈地鼓掌、叫好!

  陜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秘書長、二級巡視員、作家、詩人劉平安先生說:“生日長壽面吃咧,下來我們就期待馬老師的美文啦,標題我都替你想好啦——《我在老家過生日》。”我站起來說:“我這是沾林科仁兄的光。老師命題作文我作,可能不如意,作業請批改。”大家再次鼓掌、叫好!

  8月3日早7時,家中一把手發來微信:“今天早上吃碗長壽面哈!”我即回復:“昨天已吃很有意義的長壽面!今天還有一碗咸湯面加持!”

  隨后女兒發來微信:“老小伙生日快樂!”(馬士琦)

  2024年8月5日草、改于半杓軒

 

 【作者簡介】
馬士琦,著名書法家、作家、評論家。高級職稱。陜西耀州人。多次擔任全國書法大賽評委。書法被海內外眾館和福建合掌巖、北京八達嶺新長城及中國航天科技四院等廣為收藏和刻石。應邀為百余家報刊題署報(刊)名或欄頭。出版《馬士琦書法》三輯。發表文學、評論作品百余萬字。為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早期會員,全國公安書協會員,陜西省書協早期會員,陜西省作協、評協、雜文、楹聯協(學)會會員等。

責任編輯:胡睿琳


返回列表

網站首頁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