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灃河碌碡橋
日期:2024-09-03   來源: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灃河碌碡橋遺址(董學武2004年攝)。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渭河南岸河南街村農民畫家王雲的畫室里,看到烙畫《灃水碌碡橋》,我深深地被觸動了。

烙畫,也叫火筆畫,是中國傳統藝術珍品,有一種古樸典雅的特殊魅力,藝術感染力很強。畫上的橋雄偉壯觀,橋墩是用碌碡壘起來的,橋頭的牌坊上有兩個大字“灃橋”,兩邊有一副對聯“東去函谷無二路,西出陽關第一橋”,橋上有騎馬的、坐轎的、推車的、挑擔的,景象一派繁忙。

王雲介紹說,這座橋是古代從長安城出來、西去的唯一一座橋。始建于明永樂十二年(1414),明弘治五年(1492)重修,寬兩丈余,至光緒八年(1882)改為石柱橋。民國二十四年(1935)西蘭公路初通時,灃河橋是西蘭公路陜西段上最大的橋梁,該橋為石臺木梁橋,俗稱碌碡橋,也叫三里橋,全長129米,橋面寬4.5米。聽老年人說,這座碌碡橋是清末文家村舉人吳步瀛先生倡導和修建的。開始吳舉人差人到處張貼布告,宣傳大量收購碌碡,一斤一兩銀子。有人認為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就把周圍各縣,甚至把甘肅、寧夏的碌碡都搜集運來了?陕淀剡@么重,哪有這么大的秤稱?文舉人就命人做了一桿大秤,用一個碌碡作秤砣、大檁作秤桿,用鋸在秤桿上拉幾下就是秤星,試想,你的碌碡能稱幾斤?算盤一響,連吃飯、住店的錢都不夠,不賣可咋辦?運回去還得花更多錢,只好賤賣了。這樣,沒花多少錢,就籌集到足夠的碌碡。

碌碡橋是石木結構,大橋東西共27個橋墩,每個墩子18-24個碌碡,一個碌碡徑長0.6米、高0.63米。有人說,光露出水面,能看見的碌碡就有456個。橋面是木頭的,兩個橋墩之間密密麻麻鋪著很粗的松木擔子,橫著又鋪一層松木檁條子,構成一個堅固的橋面。橋面上又鋪了一層又一層石子、沙子、白灰混合成的三合土,平坦、結實、耐用。

從畫上看,橋西頭不遠處有一座廟,叫橋頭寺,也叫豐勝寺、晾經寺。相傳唐僧西天取經回長安時,途經渭河涉水,不慎弄濕了經書,在此晾過經卷,故而得名。

碌碡橋和豐勝寺這么有名,那碌碡橋后來發生了什么?什么時候被拆除的?那些碌碡都去了哪里?豐勝寺還在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約王雲一起去灃河碌碡橋遺址實地考察。

灃河碌碡橋遺址離現在的世紀大道灃河大橋并不遠,下了世紀大道,沿灃河西岸向北走了50多米,王雲說:“灃河碌碡橋遺址就在這里。”我們一看,現在遺址上已經看不到什么東西,腳下是草地,河面并不很寬,對面是灃河森林公園,在灃河河堤加固和綠化工程施工時,原遺址已經被毀。我從董學武的《老咸陽》中,看到了一張灃河碌碡橋的遺址照片和相關資料,很是珍貴。

幸運的是,豐勝寺還在,工作人員介紹,豐勝寺始建于唐代,原來面積比較大,寺外有50多畝,寺內有10多畝。前些年寺周圍搞開發建設小區,占用了一部分場地,在原址的西邊重建了一個豐勝寺。如今的豐勝寺殿宇軒昂,環境幽雅,千年古剎,古風依舊。寺內有四五畝地大,10多間房子,院子正中有一座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佛祖,莊嚴肅穆,慈善祥和。每年農歷二月初四有古會,周圍村的群眾都來逛會,在群眾心目中,豐勝寺是一個很神圣的地方。

出了寺院,我們又來到了灃河岸邊。王雲說:“灃河上的碌碡橋不止這一個,在其上游還有幾座,只是規模稍小一些,知名度也沒有這座大。多年來因為采沙、發大水等原因,那些碌碡橋都沒有了。”

“這座碌碡橋是哪一年拆除的?那么多的碌碡都到哪里去了?”我問。

王雲嘆息了一聲說:“灃河碌碡橋是20世紀70年代拆除的,拆下來的碌碡后來都用來砌了渭河南岸河堤。”

聽了王雲的話,望著灃河兩岸楊柳依依、灃水碧波,心里很是感慨。如今,灃河碌碡橋已經不存在,可它在歷史上的貢獻,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跬鯘M院

責任編輯:白子璐


返回列表

網站首頁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