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煤礦不是軍營,可這里有著準軍事化管理的制度,班前宣誓、列隊上崗、菜單式交接班,嚴明的紀律和過硬的作風,讓我仿佛又回到了軍營。”8月16日,張軍民對筆者憶起往昔。
實干才能出成績
1993年,張軍民應征入伍,到了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成為一名防爆武警,配合公安系統維護當地治安,后光榮退伍。2002年,他來到陜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綜采三隊,成了一名支架工。
綜采隊是全礦區最辛苦的一線區隊,張軍民一干就是22年。他經歷了機械化采煤、智能化綜采。22年,時光在張軍民的臉上留下了痕跡,卻帶不走這位老兵身上的“兵味”。他把部隊養成的習慣帶到工作中,從一名合同工轉為正式工,還憑借出色的業績,一步一個腳印,從普通工人走上綜采三隊黨支部書記的管理崗位。
張軍民當檢修班班組長期間,創立了“三細管理法”,精細化管理設備檢修工作。從倡導全員參與檢修到“包機到人”,從設備管理到創新創效,他都做到了又“精”又“專”。此外,張軍民還嚴格執行班組安全網絡小組機制,讓安全監督貫穿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引導職工養成“自保、互保、聯保”的好習慣。
綜采隊檢修班需要檢查的設備多,職工作業地點分散,每天早晨5時20分,張軍民總會比其他職工提前一個小時出現在班前,提前了解當班任務和困難。井下二百多米的工作面,他每班往返至少四次,每一個事故隱患的查處,每一次處理突發事件現場,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性格溫和的張軍民管理手腕相當“鐵”,只要發現隱患,他就會一盯到底,直到隱患消除。遇到職工違章時,誰說情都不管用,嚴肅追責,不徹查清楚、不立即整改到位不罷休。
攻堅克難挑大梁
最令張軍民引以為豪的是他參與的智能化技術攻關。為把礦工從艱苦危險的環境和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2014年,一號煤礦承擔起全國首套智能化無人采煤設備工業試驗任務,綜采三隊檢修班挑起大梁攻堅克難。
“任務最吃緊的階段,我一口氣連下了43個井,扎在現場和工人、設備廠家反復研究、實踐、論證,加班加點是常態。”回想起試驗的情景,張軍民依然興奮不已。歷時3個多月,共解決了66個難題,取得12項創新成果,2014年5月8日,1001工作面首次實現了智能化無人開采,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這一采煤技術普及后,改變了全國600多萬名礦工的工作環境,工人坐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就可以遠程操控采煤機割煤,冒著危險采煤的“黑臉礦工”成為歷史。
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張軍民參與完成的創新成果有6項被評為國內發明專利,為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的成功應用作出突出貢獻,他也被提拔為副隊長。
大事小事商量辦
“軍民管理真有一套,能讓每名職工心里想著風險,手里干著標準活,做到崗位自主管理。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有他在,我就放心一大半。”時任綜采三隊隊長的曲志欣是礦區首位“全國勞動模范”,他這樣評價張軍民。
2023年,該隊所在的628工作面受地質構造影響,局部頂板易破碎、壓力大,端頭架被壓死,高度只有1.8米,而運輸機要通過,高度不能低于2.4米。在這種復雜情況下,張軍民沖在最前面,他每班蹲守在現場,帶著職工不分晝夜用柱鞋鋪墊液壓單體底座,及時架棚支護。支架稍有偏移,他就帶領職工處理,確保了工作面頂板支護質量,沒有1例擠架、咬架、損壞支架的現象發生,保障了順利生產。
當了區隊黨支部書記后,張軍民注重將黨建融入安全生產,服務中心工作。“人心最難管,光靠‘鐵’是管不好的,還得多與職工交流,加強思想教育,用情管理。”張軍民從日常的引導教育、現場安全治理、親情管理多方面入手,做好職工思想工作,把好安全生產關,激勵職工愛崗敬業。在與職工和隊干的相處上,他集思廣益,大事小事都商量著辦,區隊氛圍民主和諧。“跟著張書記干,俺們舒心又放心!”職工樸實的話語,流露出對這位“老煤炭”莫大的信任。
□通訊員 李小艷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