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讓“夢桃精神”家喻戶曉
日期:2024-04-09   來源: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4月初,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他再次走進趙夢桃紀念館采訪……他叫張翟西濱,曾任咸陽市總工會宣教部副部長、市工人文化宮主任。退休后被咸陽市總工會返聘,仍在工會新聞宣傳戰線上,在繼續講好“三工”故事的同時,帶領年輕一代的工會宣傳員持續奮進在“工”路上。

近年來,他用手中的筆,采寫出大量有關“夢桃精神”的稿件,這些“冒著熱氣、沾著棉絮、流著汗滴”的動人故事讓各行各業的職工深受啟發和感動。

“夢桃精神”依然閃光

趙夢桃和趙夢桃小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紡織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2019年4月,咸陽市總工會印發了《“夢桃精神”宣傳方案》,并與陜西工人報社聯動,開設了為期8個月的“弘揚勞模精神(咸陽篇)”欄目,旨在大力弘揚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夢桃精神”。

咸陽市總工會指派張翟西濱“下沉”西北一棉,入企業社區、車間班組、家庭院落,走訪采寫趙夢桃生前好姐妹、歷任趙夢桃小組組長和趙夢桃小組新組員的事跡。

“長達8個多月的蹲點采訪,我好像邁入‘桃花源’,桃花朵朵、依然嫣紅。”他回憶道,她們“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夢桃精神”,一直鼓舞著他、激勵著他。走近她們、學習她們,就是一個陶冶情操、吸納能量的過程,更是一次崇勞守正、凈化心靈的洗禮。

作為一名工會工作者,他說,有時候,仰望夜空滿天星,總想尋覓到那顆最亮的星。而全國“最美奮斗者”趙夢桃、全國“十大最美職工”趙夢桃小組正是星空中那顆最明亮、最耀眼的星。

他透露,正在全力創作一部有關弘揚傳承“夢桃精神”的書稿。這本紀實作品分為“桃花”朵朵、“桃花”芳菲、“桃花”嫣紅三輯,其中有“最美奮斗者”趙夢桃、“夢桃精神”的傳人先進事跡和傳承故事,對“夢桃精神”進行多視角、多層面、多維度記錄。

“夢桃小組首任組員梁福云、郭淑貞等稱我為夢桃小組‘編外組員’。我深感榮幸又忐忑,自己只是一個‘碼字工’,有責任與義務將‘夢桃精神’書寫好、傳承好、發揚好。”他笑言。

這一切基于我的紡織情結

“我書寫弘揚夢桃精神篇章,還是基于我的紡織情結。”張翟西濱說。

1980年8月,張翟西濱從插隊知青變為紡織工人,進入陜西第二棉織廠工作,一干便是16載。那時陜棉二廠與西北一棉僅隔一條街道,同屬陜西省紡織工業總公司管轄。先后在企業政工、工會口任職多年的他,自然而然與西北一棉的同行有了頻繁接觸,為日后書寫“夢桃精神”埋下伏筆。

天高任鳥飛。1996年2月,他有幸調入市工人文化宮,因多次組織各類主題活動、主編《職工文藝》報(刊)等,與一棉工會和業余文學愛好者有了更多來往交際。

“2010年12月,我采訪了一棉工人作家李文德先生,專訪文章《工人作家為夢桃精神傳人著書立傳》見于《陜西工人報》,正是從那時起,我尤為關注并撰寫有關弘揚傳承‘夢桃精神’的消息、通訊、專訪和紀實報道。”他東奔西走、登門入戶,腳踏實地、日積月累,傾注極大心血,接續采訪、撰稿……

吃的苦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夢桃精神”跨越了半個多世紀。“我猶如面對黃土地上的一座豐碑,在基座上,點點滴滴、尋尋覓覓,一滴滴搜集、一點點淘金,一字字斟酌,一句句推敲。”他用如此比喻來形容書寫的艱辛不易。

為力求寫出好稿,他自立了“三不”規矩:不敷衍、不馬虎、不松懈。為寫好“夢桃精神”和趙夢桃小組系列篇,他早已收藏閱讀了“秦磚”厚重的《西北國棉一廠志》(1951年-1985年、1986年-2006年)兩大卷本,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稿,通常先要閱讀主人公幾千字、乃至上萬字的原始資料,最大限度搜集掌握第一手素材和老照片。

其實,采訪是件苦差事。他說:“吃的苦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將她們的口述故事串成一篇篇專訪,有時,確實會糾結不已、心力交瘁。但采訪就是要往深里走、往心里做、往實里落,不能蜻蜓點水。”白天奔波采訪,夜晚咬文嚼字,他將“夢桃精神”踐行在了奮進的“工”路上。于是,《活在我們心中的“夢桃姐”》《夢桃精神是我奮進的路標》《趙夢桃小組五姐妹的奮斗人生》等80余篇稿件,在他的精心“澆灌”下,“朵朵桃花”競相綻放于報端。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西安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吸納他為“夢桃精神代代相傳”全國紡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并參與到“夢桃精神走進高校”的宣講活動。他創作的紀實《“夢桃精神”的傳人》一書,入選咸陽市2022年度文藝創作精品項目;采寫的“咸陽工匠”人物通訊榮獲2022年度“陜西新聞獎”二等獎。

龍年伊始,他又接到一個新任務,撰寫編纂《文化宮·文化人·文化事》……

□通訊員  郜雅昱

責任編輯:白子璐


返回列表

網站首頁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